最新动态

光明日报资深记者郑晋鸣在我校纵论“抗震救灾中的人文光辉和传统文化”

265
分享

阅读次数:265发布时间:2008-06-05 00:00来源单位:新闻网 责任编辑:

今天下午,刚刚从抗震救灾最前沿回来的光明日报驻江苏记者站站长、资深记者郑晋鸣风尘仆仆的来到我校,为我校师生代表讲述了抗震救灾中用生命和爱书写出的人文光辉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514日晚,郑晋鸣率领光明日报的6位记者,深入到灾区一线采访,足迹踏遍整个重灾区,5月底返回江苏。灾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铭刻在他的心上,让他感动,让他无法忘怀。在2个多小时的倾情讲述中,郑晋鸣这个走南闯北的新闻记者,以其在灾区半个月的亲身经历,让现场听众为之感动。面对灾难,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所固有的自强不息、仁者爱人、坚忍不拔、舍生取义……伟大民族精神一次又一次的直击人心,很多人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泪水,流着热泪听完了整场报告。

那个被埋100个小时,在自己的手臂上留下“我欠王老大3000元”的中年男人;那个为了弥补因在外打工对女儿太多的亏欠,独自走了十多个小时山路回家,和背上女儿冰冷的尸身说了十多个小时话的父亲;那些自发组织起来的,冒着余震危险,经过近5个小时艰苦跋涉,将130多万元库款安全送到总社的清平信用社的职工们;那些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而再也回不来的老师……这些朴实的四川百姓,这一个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在灾难面前,在生死之间,都成了中华民族无私与善良,执着与坚强的明证。

地震发生后立刻亲率65辆挖土机赶赴灾区救人的企业家;被战友们死死拽住,因为不能再救一个人而哭倒在地战士;那273名在倾斜成45度的危楼面前放弃独生子女身份的战士;飞了33年即将退休,却再也飞不回来的老机长邱光华;年届七旬却依然每天坐着直升机视察灾区,为人民殚精竭虑的总书记和总理……这一个个平凡的或不平凡的人更是突显中国共产党驾驭全局,领导全国全党的能力和信心。

郑晋鸣还介绍了512汶川地震的特殊性,对县城重建的选址、心理干预和善款的管理等灾后重建问题和灾后信息的公开谈了自己的看法。郑晋鸣说,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没有选择,必须坚强面对,但是我们有选择抗击灾难的方式。郑晋鸣希望同学们珍惜大好时光,为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发愤读书。

党委副书记王嘉华主持报告会,并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党委副书记戴家隽、杨礼宾,机关科级干部,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辅导员及我校学生代表出席报告会。(校报记者徐凌撰稿/张卫斌摄影)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