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小政府”,忙出“大学问”
整理社区台账、调解居民纠纷、带社区小朋友参观珠算博物馆……这几天
和朱雪一样忙碌在社区一线的还有很多她的校友。从今年7月初开始,朱雪和她的同学们每天早晨8点至下午5点半都忙碌在社区居委会。在金龙社区,通大杏林学院的许南洋利用自己的特长忙着出创建文明城市主题黑板报,“最近一期黑板报着重宣传了社区养狗和居民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内容,倡导居民从身边的小事说起,提高文明程度。”半个多月的挂职锻炼,许南洋坦言,居委会工作远比他想象得复杂得多,小到鸡毛蒜皮大到辖区企业的属地管理、文明创建等全市重点工作,社区干部必须是个“万事通”。
在南园社区,大学生们还协助社区干部干起了体力活,“清理乱种植的那几天,我们早上5点就来干活了。”尽管有时还会遭遇少数居民的不理解,但他们依然干劲十足。
“我们想通过基层的挂职锻炼,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用实际行动证明80后一代的价值取向。”一位挂职锻炼的大学生道出了大家共同的感慨。
实现自我教育,服务辖区百姓
作为首批挂职锻炼的大学生代表,毕业于通大文学院的陈杰如今已有了另一个身份:崇川区钟秀街道城北村实业公司经理助理、团支部副书记。
早在2001年,陈杰就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在城北村挂职锻炼。“在挂职锻炼期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能展现自己的才华,自己策划、组织活动,实现自我教育。”陈杰认为,在基层村居锻炼,接触的人与事都很全面,并且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这种锻炼机会是很宝贵的。从未成年人教育、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到经济工作等,3年的挂职锻炼让陈杰收获颇多,在2003年毕业时,他放弃了其他单位的邀请,留在了城北村工作。
和陈杰一样,通大文学院的丁晨从大一开始就利用课余时间来城北村挂职。身为通大社会实践部部长,丁晨可以说是与社区“爱心家教”校外辅导站一同成长的。每逢寒暑假,丁晨和他的同学们都会来到这里为社区“流动的花朵”进行义务辅导。这个夏天,丁晨等50名通大学子正分布到11个村居,忙着围绕文明创建组织青少年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
如今,城北村社区“爱心家教”这一关工品牌已叫响全国,并在钟秀街道11个村居全面推广,实现了全覆盖。“这些荣誉的取得与大学生们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已成为基层村居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钟秀街道党委副书记樊晓燕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村官热”催生新时代的“实干家”
与这次大规模的大学生下村居锻炼相呼应的,是越来越火的“村官热”。今年,从中央到省、市,一大批年轻大学生通过各类招考,光荣地当上了“村官”。
作为此次挂职锻炼的组织者,崇川区团委书记陆燕认为,大学生“准村官”的涌现,无论是对于未来人才的培养,还是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的干部队伍建设需要高学历村官,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头脑灵活、思想解放,对现有村干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优化整体素质都是不无裨益的。
半个多月来,对于这批挂职大学生的表现,各接受单位都表示满意。在文峰街道,由通大外国语学院的同学针对贫苦家庭和下岗职工子女进行义务助教,并且建立了社区外国语学校;在城东街道,大学生们独辟蹊径为青少年们开辟了一个“绿色网吧”,主动教小朋友们和搜索引擎“交朋友”,使它成为答疑解惑的“好伙伴”。此外,大学生们的电脑技能也在工作中大显神通,如用PHOTOSHOP处理照片,用CAD处理图表,安装小软件查杀黑客木马病毒,大大提高了基层工作效率。
此次挂职锻炼的时间为一个月,所有大学生都没有任何报酬,对于许多外省市的同学来说,食宿还需要自费。“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实干精神,这将是我们今后走上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来自张家港的陈蓉这样说。
记者冯启榕 实习生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