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炎炎烈日,周建忠副校长率领相关学院(部门)负责人来到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公司南通分公司,与企业负责人共同商讨“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周副校长还亲切看望了在这里实习的29名同学,对同学们放弃假期休息深入企业学习给予高度评价,并叮嘱大家注意安全和防暑,让同学们很受感动和鼓舞。
29名同学来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经过自愿报名,校企双方共同考核遴选,在南通振华港机接受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训练。他们是我校“订单式”培养模式的首批受益者。此前根据南通振华港机发展需要和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与该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启动“订单式”培养工作。实习结束后,全体实习生与南通振华港机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将赴振华港机工作。教务处将配合机械工程学院按照南通振华港机对人才的要求修订教学计划,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这是我校以服务地方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现实体现。
实习期间,同学们深入各个相关专业部门、车间和施工现场,了解了从材料接收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参加这次实习的汤发展同学说,“我们每到一个部门,企业都会分派8、9个专业师傅给我们实时指导,对我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效结合大有帮助。更让我高兴的是,剩下的一学年我可以安心做毕业设计,不必四处奔波为找不到工作而犯愁了。”
教务处樊小东处长说,教学改革六大工程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切教学工作都要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展开,从本学期开始,计划用一年半的时间,组织开展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2010年全面实施,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不断适应社会需要。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背景,而且要厚基础、宽口径、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扩展知识领域的潜力和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多变性。
分流培养,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不同类型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可能性。新学年,学校将继续推进专业分流的实施工作。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他们往往并不了解专业实际情况,甚至对自己也不完全了解,盲目填报专业,很容易与自身专长、兴趣阴错阳差。允许学生在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校与专业,发现兴趣点,再选择学习和发展方向,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有比较宽的学科基础,较为牢固的专业精神,虽然增加了教学工作环节,但是对于学生成才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多方面知识能力的培养。开学第一周,教务处组织非新生年级学生填报选修课志愿。让学生自主选修课程,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面广课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并兼顾不同类别学科,这为其将来从事各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宛如完美的双手,不仅有突出的中指——明确的专业方向,而且其他的手指也不短——具有多个学科基础。
推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教学基本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所在。2008年上半年,我校在省级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中硕果累累。要巩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成果,在教学工作总体上实现螺旋式的上升,就要加强教学与教学管理研究,并结合实际不断改革和创新。
暑假期间,学校相继召开教学改革与管理暑期研讨会、教学管理工作培训班、新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例会,配合学校申博工作,对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工作进行专题研讨,组织各学院进一步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系统地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并把一切教学基本建设和改革、教学及教学管理水平探索提高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针对2008年录取的生源特点,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应调整进行了重点研讨。
加强以服务地方为出发点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而且有利于学生提前感知社会对人才要求,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毕业后他们必将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实力。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和就业、创业机会,教务处对传统实习时间进行了相应调整;针对医学类专业特点,满足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需要,计划增加学生见习时间;根据社会现实需求,积极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搭建“师生走出去”的实践基地,营造“专家请进来”的交流氛围。
服务地方,校企合作,是我校一贯坚持的人才培养思路,具体也体现在实践教学上。新学年,教务处顺应南通船舶业的发展需求,正式启动船舶电气、船舶电子、船舶机械、船舶化工四个专业方向建设工作,并邀请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专家继续为师生作系列技术培训讲座。周建忠副校长负责的《校企互动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验基地》被列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把企业“搬进”校园,建立以综合性实践基地为载体强化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探索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有效模式。校报记者 方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