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关工委组织师生参观南通改革开放成果
校关工委于10月26日,组织8个学院和研究生部的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和关工委老同志近百人,参观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体育会展中心由南通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崛起江海——南通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展》、苏通大桥及苏通大桥展览馆。校关工委把这项活动作为传达贯彻江苏省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拓展思路,创新工作的一个举措。
师生从中远川崎党委书记、我校73级校友姚建新的介绍和实地参观正在建造的30万吨矿石运输船、30万吨油轮、可装5000辆汽车的滚装船,看到中远川崎自1999年5月开业以来,成功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规范有序,经济效益连创新高,成为南通工业企业走高科技发展道路的一张靓丽名片。在苏通大桥展览馆,师生认真听取讲解,观看录像和模型演示。苏通大桥创造了基础最深、桥塔最高、拉索最长、主跨最大四项世界纪录,成为我国由世界造桥大国,跃升为造桥强国的标志;南通从改革开放前的“难通”,发展到今天成为陆海空交通便捷的苏中地区的交通枢纽;老百姓从出行难,发展到行有所选、行有所便;南通30年交通事业的大发展、大跨越,给大家印象深刻。南通改革开放30年成果展,向师生全方位展示了南通从“蓄势待发”到“蓄势已发”,从既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崛起苏中到融入苏南,进而挺进长江三角洲核心圈的壮丽历程;到2007年,南通市经济总量比1978年增长了70.8倍,财政收入比1978年增长了53.8倍;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南通进入了经济发展质量最好、综合竞争力发展最快、城市建设特色最鲜明、城乡居民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通过参观,大家得出一个共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青年学生向校关工委老师表示,关工委组织这个活动很好,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南通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和沧桑巨变,激发报效祖国、立志成才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责。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长华、副主任丁品福参加了活动。(刘景新)
商学院党总支组织开展党日活动暨教师社会考察活动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了解祖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成就,促进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10月24、25日,商学院党总支组织全体教师党员和部分教师代表赴常熟、江阴开展了党日活动暨教职工社会考察活动。
苏通长江大桥是考察的第一站,她以其最大主跨、最深基础、最高桥塔、最长拉索的四项世界之最使大家倍感自豪;常熟理工学院经济管理系虽然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专业建设等方面要弱于我们商学院,但在办学理念、实验室建设、社会服务、学生管理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商务沙盘模拟演练等教学实践环节,引取了所有考察者的极大兴趣;沙家浜既是一个环境优美的休闲景区,更是一个孕育者优秀革命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通过参观沙家浜革命烈士纪念馆,全体党员再次感受到那段永不忘却的历史、那种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那份党与人民之间的浑厚情义;位于江阴市的中国海澜集团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向商学院的教师们充分展示了一个中国现代民营企业的过去和现在,更向大家昭示了“不断否定自己,永远追求卓越”的现代企业精神和欣欣向荣的美好未来。
虽然只有短短一天半的行程,但给商学院的党员和教师带来的却是久久不能平息的震撼,大家深受教育和启发。党员教师们纷纷表示:要自觉地高举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积极投身于高等教育事业,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要让祖国更加强大、社会更加进步、人民更加幸福。(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举行“观一大会址,看海宁新貌,同庆改革开放三十年”党日活动
10月26日,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党员一行32人前往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缅怀革命先驱,重温党的历史。
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的一大会址,会址所在地的石库门老楼显露出历史的厚重。走进会址大门,鲜艳的党旗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题词给教师党员强烈的震撼。会址纪念馆里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教师党员无不驻足停步,仔细地瞻仰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参观活动结束后,全体党员还游览了海宁盐官镇王国维故居等景点。
抚今追昔,全体党员深深地体会到,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不仅摆脱了屈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历史,而且在新时期的建设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更是取得了叹为观止的光辉成就。在这些瞩目成绩的激励下,大家纷纷表示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出党员的先进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