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南通大学2008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在主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顾晓松教授为我校研究生作了题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题报告。
顾晓松教授非常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为我校本科生开设了《创造学》课程。
顾教授的报告从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到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开篇,昭示中华民族的强大,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实行人才强国、科教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报告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等世界著名高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到清华、北大等国内一流高校的办学思想和实践,揭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及对我校研究生培养的借鉴意义,就是要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顾教授以他自己成长成材的历程为例,以他和他率领的团队如何将神经再生实验室如何从一个普通实验室,建设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为例,告诉我校广大研究生:天道酬勤,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任何科学研究都不是“短、平、快”,都不能急功近利。只有耐得住寂寞,有献身精神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顾教授说,创新人才应该是掌握丰富的知识、有能力、综合素质好的人。当前我们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面临诸多的机遇。学校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知识、有利于教师教书育人,有利于各类人才通过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氛围。我们的校训“祈通中西,力求精进”要求我们南通大学人具有世界眼光,掌握中西方文化,保持力求精进的状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人。
我们学校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院士就有好几位,还有长江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各行各业都需要我们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为国家做贡献,为母校争光。人生短暂,每个人所能做的都是很有限的,但每个人都会留下历史的足迹,怎么走得更充实,怎样走向成功和辉煌,要靠每个人自己去努力,路在每个人的脚下。
顾晓松教授还和学生进行了互动,对学生们提出的“如何看待中国零诺贝尔奖现象”等问题做了回答。
副校长程纯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和主题报告会。他说,顾晓松教授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报告,跨度大、眼界宽、内容深,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顾教授进行科研实践,取得了位居世界前沿的科研成果的背后,蕴涵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真谛。程纯教授希望同学们深刻领会和感悟顾教授的报告,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成就辉煌灿烂的人生。
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旨在为广大研究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启发研究生的科学思维,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2008研究生学术论坛以“拓展学术视野,激发创新热情”为主题。主题报告会之后,还将安排校长袁银男教授的报告“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及规范”,副校长周建忠教授的报告“流行文化评议”。论坛还将举行三场研究生学术论坛交流,由研究生走上讲台,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体会。本次论坛得到全校广大导师和研究生的热烈响应,共收到论文98篇,经专家评审,共评出1个特等奖,6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30个优秀奖,将在本月24日举行的闭幕式上对获奖论文进行表彰。(记者徐凌撰稿/张卫斌摄影)
校党委书记顾晓松教授做《创新人才培养》主题报告。
副校长程纯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