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她把光明留人间——记我校附属医院眼科教授陈锳

264
分享

阅读次数:264发布时间:2009-12-14 00:00来源单位:新闻网 责任编辑:

 

她为病人的光明燃尽了自己,将自己的—双眼角膜也献给了病人;作为中国眼科史上罕见的捐赠角膜的眼科教授,她的眼球将永久珍藏于中国眼科博物馆;这位眼科教授就是我校附属医院陈……

 

遗愿了却  含笑离别

陈锳 教授今年82岁,是通大附院眼科的元老之一。从医执教近60个春秋,由她接诊、手术的眼科患者数以万计。她比谁都更懂得光明的珍贵,比谁都知道成千上万的角膜病盲人渴望光明,比谁都清楚我国角膜材料严重缺乏。

陈锳 教授患有重度帕金森综合症,前年病情开始加重,后来只能依靠呼吸机辅助维持生命,神志时而模糊,时而清醒。当她徘徊在生死之门时,气管切开后已经不能言语的她,硬是挣扎着在白板上“画”下了几个字符,向老伴表达了要捐献角膜的遗愿。

11 27 2030分,陈锳平静地离开了人世。遵照她的遗愿,她的两位学生——眼科现任主任陈辉和管怀进,分别为她取下角膜,并成功移植给两位患者。一位是陈奶奶,来自扬州,左眼角膜混浊,失明日久;一位是司机姚先生,来自大丰,右眼外伤后失明,在黑暗中已苦苦等待了五年之久。成功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两名患者已经于 127 129先后康复出院,开始他们光明的幸福生活。

对于能重获光明的陈奶奶 和姚 先生来说无疑是幸福的。给予别人光明的 陈锳 教授也是幸福的,追思者见到了安详地躺在白菊中的陈锳,见到了她嘴角的那抹微笑。

 

泪眼回首  音容犹存

这是一台非同寻常的手术。陈辉和管怀进,无论是摘取标本,还是在移植手术的那一刻,泪水都浸满了双眼。同样,泪水也模糊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睛。

陈锳 教授留给通大附院眼科和广大病人的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那特别高尚的医德。在校附属医院眼科主任、著名眼科专家、亚太地区眼科防盲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管怀进 教授的眼中, 陈锳 教授是那么和蔼慈祥,诲人不倦。是的, 陈锳 教授眼科手术操作精确度高,手术缝线仅头发丝的四分之一, 陈锳 教授每次的操作总是那么精准,副损伤特别小。当衣着简陋、眼里有脓性分泌物的患者来到她面前时,她会毫不犹豫地为病人检查。

陈种,陈锳的丈夫,我校附属医院影像学教授,几十年来,一直 和陈锳 教授并肩奋斗在医疗一线。说起自己的爱妻,陈种很骄傲:“陈锳这一辈子从没收过一个红包。”他们的家育有三个儿女,并不宽裕。二女儿上大学时穿的还是中学时的裤子,裤腿都嫌短了,陈锳就在下面接上一段凑合着穿。陈锳对家人这样“吝啬”,但她对病人却常常伸出援助之手。

眼科主 医师、党支部书记王旭光回忆,她永远无法忘记 陈锳 教授脸上那抹和气的微笑。失明患者常常脾气暴躁,陈锳总是耐心地轻声地解释,即使患者看不见或看不清陈锳的脸,但是陈锳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还有很多 和陈 教授共事的医护人员们,或许已经记不清陈锳救治了多少患者,但清晰地记得,30年前她完成了苏中地区首例角膜移植,患者如今依旧幸福地行走在光明中。

 

身体力行  师魂永传

陈锳作为医生,她掏出了一片丹心;作为师者,更是捧出了一片赤诚。

早年的教学条件简陋,图谱用破了, 陈瑛 教授就请擅长绘画的丁福基医生手工绘制,装裱后在课堂上使用;当年,年轻医生遇到疑难杂症难以下手,无论是深夜还是凌晨,陈锳总是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病房指导处理;当年,为了让学生练就一把“好刀”,陈锳总是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从不言倦……

她是一个播撒光明的使者,把光明播撒在患者的眼中,也播撒到学生们的心中。昔日的小苗,在她的照耀下,如今已成长为一个又一个出色的眼科医生。她所在的科室,已发展成为江苏省唯一的眼科医学重点学科;眼科医疗团队多次代表国家医疗队出征,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傅轩)

 

编后:我校 黄竺如 教授晚年患有心脏病,1976年, 黄竺如 教授逝世后将自己的心脏捐给学校作病理研究;1995年, 夏元贞 教授临终前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遗骨捐献给学校,让医学生抚摸着他的骨架,走进神圣的医学殿堂。今天, 陈锳 教授又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为两位病人带来光明的同时,也为她深爱的医学事业作出了最后的奉献。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四个字:大医精诚!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