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骆承烈教授在我校纵论传统儒家思想和当代师德建设

235
分享

阅读次数:235发布时间:2010-06-10 00:00来源单位:新闻网 责任编辑:

 

今天下午,儒学大 师骆承烈 教授为我校青年教师带来一场题为“传统儒家思想和当代师德建设”的学术报告。这是我校教师培训系列讲座的第一场活动。副校长 周建忠 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会。

骆承烈 教授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潜心研究孔学儒家文化60余年,自撰《孔子故里史迹》等19本,主编《儒家思想与社会管理》等25本,1997年,获世界吉尼斯纪录“收集孔子像最多的人”。

骆承烈 教授首先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诠释,他认为,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积淀的结果,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标准,即阶级的标准、社会发展的标准、认识论的标准和道德的标准。他认为对待孔子,也应坚持正确的标准,孔子之所以“打不倒”,是因为儒家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授将儒家学说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社会生产、发展和稳定的学说,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学说,和对文化进行总结、创新、创建的学说。

谈到儒家文化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骆承烈引经据典,如数家珍,为大家介绍了儒家文化从原创儒学,到辅政儒学、玄虚儒学、正统儒学、变异儒学、无声儒学、救国儒学的发展历程。

对于近几年的“读经热”现象, 教授认为,学习国学经典应“经亦求精”,应该从在“度、量、正、懂”四个字上进行反思。度就是要求适度、恰当;量就是要求适量,少而精;正,就是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懂,就是要求正确理解。

教授指出,教育是传承文化精髓的重要手段,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就是通过教育才得以薪火相传,教师在文化传承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传统儒家思想的传承又有利于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 教授引用丰富的经典语录,从儒家思想角度阐释了教师应该具备的政治、道德、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教授还特别介绍了孔子学院和孔子教育奖方面的内容,展现了儒家文化的全球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并展望了儒家文化的发展前景。  (方若轩撰稿/张卫斌摄影)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