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8 日 ,英国贝德福特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技术系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科博士生导师李大有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多功能影子机器人系统的开发”的学术报告。
李大有 博士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科研及教学工作,主持并参与欧盟或英国EPSRC科研项目5项,在该领域著有2部专著和40多篇学术论文。他领导的多功能影子机器人系统的开发是一个欧盟科研框架资助项目,目的在于开发一种能为老年人提供家庭服务及护理的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具有半自主并可远程操作的特点,有望解决机器人难于适应环境变化等长期困扰家用机器人领域的问题。
李大有 博士近期正在为计算机学院网合081班学生讲授为其二周的《操作系统》课程,这也是两校联合办学以来英方派遣的第五位前来计算机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交流活动的教师。(计算机学院)
11 月 18 日 ,教育史学家、浙 江大学 博士生导 师 田正平 教授来校作了题为“西方影响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学术报告。
田 教授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中国教育现代化、中国高等教育史等领域颇有建树。报告会以“西方影响与中国近代教育”为主题,以“教会大学和中国教育近代化”为个例,分别以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早期近代化的人才培养,与近代女子教育、与中国教育近代化总体影响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独到的观点。 田 教授指出,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经历了碰撞、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而教会大学正是文化传播文化的产物,这在早期中国对于推广科学、启发民智,破除封建等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田 教授还与教科院教师就学科建设进行了座谈。在听取丁锦宏院长介绍后, 田 教授为教科院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议,一是要凝炼方向,彰显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弱我强;二是要加强团队建设,形成特色团队,合作出大课题、做大课题;三是要加强科研意识,在科学研究中要有竞争意识、精品意识。(教育科学学院)
11 月 19 日 ,电子信息学院特邀南京邮电大学郑宝玉教授来校作了《认知无线电与协作通信技术》学术报告。
郑宝玉教授根据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和面临挑战,介绍了新兴无线通信技术——认知无线网络、协作通信和压缩感知,就当前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报告会互动热烈,郑教授非常热情地回答了师生门的提问。最后,包志华副校长对本次报告会做了精彩点评,并对郑宝玉教授的到访表示了感谢。电子信息学院的相关老师及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郑宝玉 教授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为中国通信学会会士,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副主任委员,IEEE南京通信分会副主席,教育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并任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电子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