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教育科学学院举行研究性教学课堂观摩活动

226
分享

阅读次数:226发布时间:2010-12-23 00:00来源单位:新闻网 责任编辑:

12 22 下午,一堂别具匠心、精彩生动的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与教学研究课程在教育科学学院举行。副校长程纯,校教学督导组组长易国杰,教务处、评建办等部门的领导,教科院党政领导及学院部分青年教师观摩了这次课堂教学活动。

这堂教学课由该院 陆平 博士主讲。整个课程教学以研究性教学为设计理念,以小学散文教学为范例,引导师生共同探讨研究性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授课过程中, 博士组织大家观看了由学生执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课例,并组织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对该课例展开研讨,指出课例中体现的优点和值得商榷的地方,进而引导学生研究散文教学问题,如怎样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几个维度、当前小学散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等。

课堂教学结束后, 陆平 博士道出了此项教学设计的初衷,参加观摩的青年教师也很受启发,纷纷交流了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心得,如怎样将模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性教学应把握哪些关键,在研究性教学过 程中对 老师应提出哪些要求等。

教学督导施翔从教师的职业化方面交流了听课体会。校教学督导组组长易国杰从宏观上对研究性教学的应有之义给予了深入而细致的指导。评建办主任、教务处副处长何凤昇结合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要求阐述了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副校长程纯肯定了教科院进行研究性教学的积极实践,认为这是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可喜开端。他希望教科院在学校的转型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正确处理好建与改、教与学、严与活三方面的关系,将研究性教学不断推向深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他希望教科院的学生能吸收并传承这种教学方式,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培育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也适逢地提出了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发展思路。教科院的此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不仅是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检阅,更是在研究性教学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校报记者陈妍文/张卫斌摄影)

 

陆平博士主讲。

 

与学生互动。 

 

程纯副校长讲话。

 

易国杰督导、施翔督导、何凤升主任、张建平副院长点平。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