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中国科学院戴汝为院士来校作学术报告

220
分享

阅读次数:220发布时间:2011-06-10 00:00来源单位:新闻网 责任编辑:

 

6 9 下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戴汝为院士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大师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伟大贡献》的学术报告。校长袁银男主持报告会,副校长丁斐,中国自动化学会有关专家学者出席报告会。

戴汝为,科学家钱学森回国后所带的第一位学生,国家首批赴美访问学者,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国际自控联委员,长期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科学、思维科学、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方面研究工作。20世纪70年代初,戴院士将“模式识别”引入中国,提出语义-句法模式识别,成为“汉王”核心技术的理论基础,因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上世纪90年代初,跨入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以人为主、人-机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等领域的研究,在某些前沿领域进行交叉学科的整合,在我国经济、军事及社会发展领域重大问题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发表论文200余篇。

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都是钱学森大师创建的重要科学门类,他在系统科学上的成就尤其家喻户晓。1954年,他在美国出版的专著《Engineering Cybernetics》(《工程控制论》),学术思想在国际上超前十年,是自动控制领域“引用率”最高的专著,我们熟悉的“两弹一星”正是其在航天自动控制工程领域的成功实践。钱学森大师创建了思维科学,积极倡导信息技术研究应用和信息产品发展,提出“开放复杂智能巨系统”理论,为开发真正的智能搜索引擎打下基础。戴汝为院士根据自己与钱学森大师多年面对面相处的经历,从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三大方面,阐释了钱学森大师对我国科学研究所做的重大贡献。戴院士以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预言,作为报告会的总结:“可以预料,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世纪(20世纪)末到下一个世纪(21世纪)初将是一个交叉学科的时代。”(束晨晨/张卫斌摄影报道)

 

戴汝为院士来校园做报告,袁银男主持报告会。

 

中国科学院戴汝为院士。

 

戴汝为院士报告会现场。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