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由副校长包志华主持。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彭怀祖,副校长程纯、高建林、董正超、丁斐,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姚志平,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系、室、所)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分管学科建设工作负责人,省优势学科学科带头人及方向带头人,各授权学科、支撑学科学科带头人及方向带头人,各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出席会议。
校长袁银男作了题为《珍惜机遇积极进取 全面推进我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学科建设工作报告,传达了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精神,回顾了我校学科建设工作历程,特别是省优势学科建设工作、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工作、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学位点申报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等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成果。袁校长从四个方面对加快推进我校学科建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始终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二、珍惜机遇,强化组织,继续扎实推进优势学科与申博建设;三、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兼顾眼前与长远关系,努力促进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袁校长强调,学科建设不仅是实体建设,更是一种制度建设,精神和文化建设。各类在建学科要明确定位,做好建设工作。学科建设要脚踏实地,从长计议,周期性安排,阶段性谋划,持续性发展,真正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关键在落实,重点在质量。
省优势学科、授权学科基础医学代表金国华常务副院长、省优势学科新能源及其装备代表倪红军副院长、授权学科临床医学代表王志伟院长、授权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代表章国安院长分别在会上发言,总结了近期各自学科建设工作,交流了工作经验。
校党委书记顾晓松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就进一步做好我校学科建设工作提出四点意见。
一、坚持科学发展,牢牢把握时代机遇。顾书记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我校学科建设正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他强调,学科建设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与特色,是高校建设的核心与龙头。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促进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是高校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所在。要从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贡献率、凸显学校办学特色这一全局的高度,认识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二、注重理念更新,推进管理体制创新。顾书记指出,要不断完善科学高效的学科管理与运行体制。开辟学科特区与人才特区,逐步增强学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要继续深化学科队伍建设制度改革。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建设创新团队为重点,着力推进人才强校工程;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要从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全局整合资源,通过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创造良好的资源环境,集中人力、智力、物力、财力,形成建设发展的合力。
三、打造学科文化,构筑良好的学术与学科发展生态。学科文化是一个学科建设发展的根基和灵魂。要在全校层面形成共识,关注学科建设,齐心服务学科发展。按照“学校·学院·学科”三级一体建设,按照学科、专业、质量、品牌、特色这一思路推进学科建设。处理好行政与学术、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使“三个一切”的办学价值追求得到充分体现。要努力打造富于人文精神的学科团队。要积极营造崇尚学术精神与道德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党的领导,做好学科建设的统筹协调。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我们要继续强化党委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握人才工作的大局和方向,做好学科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
顾书记最后强调,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永恒的主题,是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龙头性工程。希望以这次学科建设工作推进会为契机,各个学科能够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十二五”奋斗目标,认真研究适合本学科发展的思路和运行机制,认真分析研究学科发展中学术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基础设施条件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订加快学科发展的建设措施,充分调动学科成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不断开创学科建设的新局面,为早日实现把我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向十八大献礼。
包志华副校长要求全校各单位、各部门、各学科认真组织学习、落实会议精神,切实推进学科建设,为提高我校学科综合实力,为学校早日成为有特色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校报记者 徐凌/文 陈妍/摄)
我校召开学科建设工作推进会。
校党委书记顾晓松讲话。
校长袁银男作学科建设工作报告。
副校长包志华主持会议。
省优势学科、授权学科基础医学代表金国华常务副院长发言。
省优势学科新能源及其装备代表倪红军副院长发言。
授权学科临床医学代表王志伟院长发言。
授权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代表章国安院长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