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我校文学院90后男孩张涛爱上古钱币 中国文物网做专访

223
分享

阅读次数:223发布时间:2013-01-11 00:00来源单位:新闻网 责任编辑:

日前,国内文物艺术品领域权威网络媒体——中国文物网百集人物专题片“收藏人生”推出电视专题片《古泉小生》(上下集),介绍了我校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2010级大学生张涛的收藏故事。

做客中国文物网《收藏人生》的,大多是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重量级收藏家。1992年出生的张涛,长着一张娃娃脸,看起来俨然一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事实上,刚满20岁的张涛,却有着一个不同寻常的称号:“古董哥”。七岁那年,小张涛为了钓鱼准备鱼饵,在挖蚯蚓的时候,意外挖到一罐儿古钱币,欣喜若狂。正是这次偶然的机遇,让他与古钱币收藏结下不解之缘。家庭的宽松氛围,父亲的适时引导,互联网的如虎添翼,“古泉”(即古钱)收藏的巨大文化魅力,造就了这位90后“泉友”的收藏人生。张涛的家乡在宁夏灵武,出土的北宋钱币较多。上大学之前,他一直收藏宋朝的版别钱。北宋钱是钱币铸造史上繁荣的鼎盛时代,无论是从字体还是锈色都是一流的。“大观通宝”、“崇宁通宝”等宋徽宗的书法“瘦金体”都留在了钱币上。到江苏南通上大学之后,张涛开始收集乾隆的版别钱。据介绍,乾隆年间除了新疆红钱外,还有18个铸币局,加之乾隆皇帝在位的时间较长,钱币的版别非常丰富。此外,张涛对中国周边一些国家的古钱币也有研究。比如日本、朝鲜、越南,甚至是包括琉球国(现在的冲绳)的古钱币。张涛介绍说,当时琉球是中国的藩属国,国王需要清朝皇帝册封。琉球国当时铸造了一枚古钱币叫“琉球通宝”,也能证明当时的琉球是中国的藩属国。

钻进“钱眼儿”的十多年中,古钱币收藏给张涛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增加了他的知识面。在古玩界有句行话叫“捡漏”,就是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值钱的货色,而卖家往往不知情。张涛在网上花几十块钱“捡漏”得到的钱币,有玩家甚至愿意以高出原价数百倍的价格收买。现在,张涛已经拥有上万枚藏币,专攻乾隆版别的专题收藏。张涛告诉记者,收藏古钱币给他带来的不仅是“有钱”的好感觉,更重要是受到了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的熏陶和享受。他在收集古钱币的过程之中专注的学习,静心的判断,甚至是网上“秒杀”的果断,都给他年轻的人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张卫斌)

 

附中国文物网张涛专访:

http://video.wenwuchina.com/show.php?vId=7125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