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嘉教授的报告以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开场,“我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并杜绝一切堕落及害人的行为”,阐释了医学生的崇高使命。他结合自身成长实际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医学生如何成长为一名大医。一要有敬业奉献精神,不怕苦累,不计个人得失,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二要具备旺盛的求知欲与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时刻掌握医学发展的前沿,坚持学习,善于总结;三要培养创新意识,遇到问题要大胆设想,通过科学的思维进行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四要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要抵御住各种不良风气,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想为病人所想,急为病人所急”;五要塑造和谐的医患关系,要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真心对待病人,善于和病人交流;六要有团队协作精神,摒弃过度的个人意识和功利思想,为人真诚、宽容关心同伴;七要拥有健康的身心状态,医生的工作强度大,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和成熟的心智才能为病人服务。樊教授指出医生的成才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校学习阶段是医学生涯最重要、最艰苦的阶段。他勉励学子要以身为医学生而自豪,并对学子的徳、智、体、性格、知识构成五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顾晓松书记在报告会上讲话。他说,樊嘉教授以其成长历程及切身体会为我们展示了作为一名大医良医所需具备的品德、知识、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为我校学子提供了优秀的榜样。他指出,大学生的培养对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学校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立德树人、文化育人。顾书记希望同学们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为母校争光。
樊嘉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外科主任,全国劳动模范。他主要从事肝脏外科临床诊疗基础研究和教学工作,他是国际上最早对肝癌门静脉栓塞的形成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的专家。他首创了肝癌门静脉栓塞多模式综合治疗技术,开创性的提出肝癌肝移植手术后转移复发的防治新策略,首次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适应症,被国际权威称为“上海复旦标准”。他完成了亚洲首例成人肝心联合移植、中国首例经典劈裂式肝移植等开创性手术。他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130多篇。他先后作为第一完成人或主要完成人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九项,近五年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
(范 苏摄影报道)
杰出校友樊嘉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
樊嘉教授作报告。
校党委书记顾晓松主持报告会。
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