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出,道德教育更关注如何帮助学生过一种既关乎自己又关乎他人幸福的、有意义的生活。因此,教室就应该被看做是一个将道德模仿的观点和对道德发展的支持整合在一起的精神性的空间。尽管人们越来越对精神性和教育感兴趣,但大多数的课堂却很少有意识地关注。Schoonmaker教授的研究侧重如何帮助教师理解儿童作为一种思考的生物与精神性之间的关联。Schoonmaker教授介绍了她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对儿童精神现象进行的研究。她收集了成人的童年记忆以显示儿童的精神性的存在,并指出教师在班级中可以学会鉴别并提供儿童精神发展的机会,以支持儿童精神性的发展。这在当今注重标准和责任的学校教育环境下,在学校课程更注重于可测量的成果而不是关注人的存在问题的时候,尤为重要。
Frances Schoonmaker教授经历丰富,曾做过中小学教师,哥伦比亚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美国约克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访问学者,南京师范大学访问教授,担任多项亚洲和中国教师教育项目的首席课程专家。
(顾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