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我校举办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临床适应证专家研讨会

224
分享

阅读次数:224发布时间:2013-06-24 00:00来源单位:新闻网 责任编辑:

6 21 下午,我校举办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临床适应证专家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玉东、卢世璧、钟世镇,北京大学姜保国教授、田光磊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赵庆教授、彭江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崔树森教授,上海华山医院劳杰教授、徐文东教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张长青教授,校党委书记顾晓松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小林教授、顾立强教授,校教务处处长杨宇民教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顾剑辉教授、龚炎培教授等20余位神经学领域的专家围绕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临床适应证展开了研讨。研讨会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家恺教授主持。

校党委书记顾晓松致欢迎辞,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顾书记指出,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临床适应证专家研讨会的召开,将对中国的组织工程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刘小林教授从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周围神经修复材料应具备的特点及其构建要求、目前研发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的种类及国内外上市材料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介绍了当前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的状况。

校党委书记 顾晓松 教授作了人工神经移植物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发报告。北京大学 姜保国 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方面所做的探索,其团队依据周围神经选择性再生理论和神经再生放大理论,提出替代传统神经外膜缝合的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逐步进行哺乳类动物实验及灵长类动物实验,均获得了可靠修复效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 彭江 教授作了《细胞外基质源性材料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发报告,介绍了其所在团队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方面所做的探索。

广州中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北京天新福医疗器械有效公司、江苏科创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分别介绍了其研发的周围神经修复的材料——神桥、胶原神经导管、PGA神经导管的特性与临床应用。

与会专家围绕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临床适应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卢世璧院士肯定了各位专家在神经损伤修复方面所做的研究,他认为我国的神经修复研究已走在世界前沿,要再做更深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取得更大进步。钟士镇院士认为,当前我国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要克服遇到的瓶颈问题,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与商品化。顾玉东院士指出,当前周围神经缺损修复在研究材料上出现了进展,出现了可以解决部分临床问题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有各自相应的适应证,要谨慎掌握各自材料相应的适应证,降低价格,更好地让科技创新服务于广大群众。

(校报记者  薛瑞)

 

我校举办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临床适应证专家研讨会。

校党委书记顾晓松教授致欢迎辞并作报告。(刘 晶/摄)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刘小林教授介绍了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的状况。(刘 晶/摄)

北京大学 姜保国 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方面所做的探索。(刘 晶/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 彭江 教授作研发报告。(刘 晶/摄)

顾玉东院士参与讨论。

钟世镇院士参与讨论。

卢世壁院士参与讨论。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朱家恺教授主持研讨会。(刘 晶/摄)

合影。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