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肖建新教授做客“江海廉政大讲坛” 解读《包公断案与法治建设》

219
分享

阅读次数:219发布时间:2013-06-27 00:00来源单位:新闻网 责任编辑:

6 27 下午,安徽师范大学博导、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肖建新教授做客第十三江海廉政大讲坛,做题为《包公断案与法治建设》的报告。

北宋名臣包拯被世人尊称为包公流芳百世,一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更是传唱华夏。肖建新教授开篇介绍了研究包拯的缘由,指出包拯从廉政角度是清官的典型、从法治角度是法官的楷模、从史鉴角度则体现了政治的智慧。报告从包公及其时代包公审狱断案包公的法治精神三方面展开,分析了宋仁宗时代的特征、宋代社会的发展、宋代社会的问题以及宋仁宗与包拯各自的性格特征、治世之道,并以牛舌案、冷清案、惠明河案、醉酒案等为例,指出包拯的法治思想源于他所生活的时代,其审狱断案具有善于计谋、机敏审破;刚烈正直、果敢无畏;忠君爱民、恪尽职守等特点,彰显了包拯为民、忠诚、公正、反贪的法治精神,刻画出一个明察秋毫、睿智善断的古代清官典范。

本期大讲坛由南通市纪委、南通大学、南通市监察局、南通广播电视台、南通市社科联联合主办,南通廉政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市纪委常委顾海勇、顾保红,市纪委、市监察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南通电视台等有关方面的领导,我校教师代表听取了专题讲座。南通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金星华主持本期大讲坛。

新闻链接:肖建新教授,江苏南通人,现任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安徽省法学会副总干事、安徽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朱子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宋史和中国古代法制史,二十多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研究》等课题十余项,出版《宋代法制文明》、《安徽文化史》(参撰)、《〈新安志〉整理与研究》、《新安志补》点校、《芜湖商业史话》等论著一百多部篇,有三十多篇论文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二次文献转载,获得过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三等奖励。

(校报记者 徐凌/  范苏/摄)

十三期江海廉政大讲坛开讲。

肖建新教授作讲座。

 

南通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金星华主持本期大讲坛。

会场。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