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当前国内外科学研究及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汪教授从石笋古气候学角度详细的介绍了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过程与机理。通过对南京葫芦洞等洞穴石笋的研究,提出了过去数万年来东亚季风气候存在类似于极地和北大西洋地区的千年-百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而且精确标定了这些突变事件发生的时间,并对国际上公认的格陵兰冰芯年代序列提出质疑;同时也建立了过去9000年来亚洲季风降水量的详细变化历史,发现季风干旱事件均与北大西洋周边的融冰期密切相关,亚洲季风降水量变化响应于百年尺度太阳输出量的变化。这些成果均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
在演讲的过程中,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学生,做科研要有耐心、恒心和热心,要有埋头苦干十余年的决心。他说他自己一般不发表论文,发就要发表国际一流的成果。 “十年磨一剑”就是汪教授搞科研、做学问的真实写照。他对在座的大学生们提出了3点希望:珍惜大学时光,严格要求自己;热爱自己的专业;要有博大的胸怀,懂得团结协作。
地理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盛明主持了报告会
(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