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附属医院举办第二届公众开放日活动,新华社、科技日报、新华网、扬子晚报等十余家主流媒体记者、网友代表、行风监督员、患者家属代表应邀走进医学检验中心,亲眼见证临床诊断背后的工作奥秘。
医学检验中心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平均每天完成约十万个检验数据,检验团队不断致力于追求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当好临床医生的“侦察兵”。其下属的医学参考实验室于今年通过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评审,成为具有资质的国际参考实验室,有力推动了我国标准化、一致化工作,使得“一个标准、一次检测、全球承认”成为可能。医学检验中心还注重开展特色人文服务,包括坚持了17年的义务上门抽血服务、及时发现威胁患者生命的危急值制度,等等。
副校长、附属医院院长高建林在致辞中指出,通大附院作为百年老院,始终不忘初心,用“大医精诚 以宏慈善”的医院精神锻造医德品牌,用医疗安全零宽容的原则打造医术品牌,用“人人作为医院代言人”的理念提升服务品牌。他希望通过公众开放日活动,有计划地向社会开放医院的重点科室、特色工作的关键环节,自觉接受公众对医院工作的监督,并通过媒体让公众了解医院、理解医院、信任医院,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医学检验中心主任王惠民从科室发展历史、人才梯队、科研成果、教学工作、优质服务等方面介绍了医学检验中心概况。鞠少卿副主任详细介绍了标本分析前、标本分析中、标本分析后三个环节的质量把控情况。
媒体代表们在医学检验中心丛辉副主任的带领下,全程“追踪”一名门诊患者的生化检测过程,从门诊抽血开始,历经标本运送、生化检测中心接收标本、标本离心处理、上自动化生化流水线检测、出报告审核等环节。各环节涉及的核对、操作、审核等步骤,代表们都仔细观察,详细了解,正在生化室紧张工作的检验技师们逐一进行步骤示范讲解。医学检验中心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工作人员严谨的工作状态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校报记者 陈妍 傅轩)
又讯 4月18日,《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白剑峰应邀参观我校附属医院。副校长高建林向白剑锋介绍了附属医院百年发展历程及近年来医院的建设发展情况,共同探讨了公立医院未来建设发展、医院声誉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白剑峰高度赞赏了“大医精诚,以宏慈善”的附属医院精神,认为这是百年老院在江海百姓中始终有着良好口碑的源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做好传承和创新,成为医院发展的新引擎。
白剑峰,《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主编、高级记者。曾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新闻奖、全国抗击非典优秀记者。出版《谁在妖魔化医生》、《中国式医患关系》等专著。他与央视著名记者白岩松被并称为“二白”,是医疗行业享有盛誉的媒体人,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傅 轩)
媒体代表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