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把好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意识形态关口

292
分享

阅读次数:292发布时间:2015-07-11 00:00来源单位:新闻网 责任编辑: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高校培养人才的工作主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教师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状况。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要紧紧把好三个关口,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一要把好师资队伍的入口关。以往各单位在人员招聘中都十分重视政审环节,有着严格规范的政审程序。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包括高校在内的许多企事业单位弱化了政审。对此,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教人厅20137号)提出要“严格引进人才审核,全方位核准核实其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任职资格、师德师风、学术业绩、学术道德、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等,确保信息真实性,防止弄虚作假。”我校在人才工作大会之后印发了《南通大学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暂行)》,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引进的程序,特别提出要考核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和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现在看来,虽然在师资队伍的入口关上,意识形态工作有了相关规定,但在职责分工和具体办法上仍然不够明确,实际操作中也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研究人才引进中加强政审工作的具体措施,按照“谁引进、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相应的政审工作机制,把好师资队伍建设中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关。

二要把好师资队伍的培养关。当前,我们在加强师资培养、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在有关培训内容的安排、培训专家的选择方面注意加强对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教师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切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但是,由于学校规模大、教师数量多,我们组织的各种培训还没有能够覆盖到全体教师。今后,我们要充分发挥人事处的政策引导和教师发展中心的推动帮助作用,努力通过四个举措,把好师资队伍建设中意识形态工作的培养关。一是指导新教师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做一名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好老师。二是强化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指导要求,充分发挥老教师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三是推行教师顶岗实践制度,推动教师走出校门,深入考察实践,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四是构建覆盖全体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在教师发展支持体系中加大意识形态教育与引导的力度。

三要把好师资队伍的考核关。《南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通大〔2006〕74)明确提出要强化考核,构建师德建设的奖惩机制,加大对师德高尚和教书育人成绩显著教师的表彰力度;对有失教师形象的言行,及时劝诫、警示或给予处分。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当年不得参与职称评定、岗位聘任,不得晋升职务和工资,两年内不得评选为先进个人;对严重违反师德建设基本要求的教师,要坚决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和辞退等。近年来,我校没有教师因为师德问题被处分过,这充分说明我校师德建设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显著。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机制建设,严肃纪律,严格考核,为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提供保障。

(人事处副处长  邓小泉)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