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在边疆阅读祖国

232
分享

阅读次数:232发布时间:2015-10-08 00:00来源单位:新闻网 责任编辑:

当东部的阳光冉冉升起时,西部还是漫天的星斗;当西部的晚霞正灿烂耀眼时,东部已进入沉沉的黑夜。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国有多大;到了新疆,才知道祖国的疆域有多美,才知道祖国的文化有多丰富,才知道祖国的各族儿女是多么的勤劳自强。行走在边疆的土地上,把心贴紧黄土,让情融入高山,有爱汇入心田,回首往日的点点滴滴,一切都在眼前,一切都将伴随一生。

我于20147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克州位于祖国的最西部,地处天山南脉,昆仑山北麓和塔里木盆地南端的帕米尔高原,素有“帕米尔的脊梁”之称。其西北、西南部分与中亚、南亚6个国家相邻,是中国唯一的柯尔克孜族自治州。

克州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周穆王西巡的传说、一万七千年的人头骨化石、汉代佛窟“三仙洞”、匈奴、伊兰、羌人、塞种人放牧耕耘的疏勒古国、传承上千年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柯尔克孜英雄史诗《玛纳斯》等等都是文化与文明在克州结出的累累硕果。克州有天然气、煤等60多种矿产资源,素有“祖国最后一缕阳光落下的地方”美称的乌恰遍地都是资源。克州涵盖天山、帕米尔、昆仑山、塔里木四大自然景观。全州230多处景区,有世界最著名的“猎鹰之乡”,有中国唯一的“无花果之乡”,有新疆最有名的“木纳格葡萄之乡”。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天门、大峡谷,红山谷、盐湖、高原草场、千年怪柳林等,以壮丽神奇的帕米尔高原神韵、古老神秘的西域民族风情、诱人神往的中亚异国风光,令人无比仰慕与向往。

克州是中国惟一的以柯尔克孜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柯尔克孜族长期为祖国戍边,是一个纯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民族。克州是一个半农半牧区,全州90%以上是山区,素有“万山之州”之称。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经济基础薄弱。克州地广人稀,乡镇与县城、乡与乡、村与村之间距离都较远,距离近的在几十公里,远的要2天往返一次。

这就是我服务的克州,一个不断充实着我青春梦想的地方!

我原本是可以安安稳稳地继续留在学校读书的,但是我选择了保留学籍,主动来新疆参加志愿服务。在我做出这一决定后,家里人并不是很支持,但经过我自己的坚持与劝说后,他们还是赞同我来新疆了。很多好友得知我要去新疆后,十分地不解,也是一个又一个电话劝我,不要冲动,不要浪费读书的好时光,要慎重考虑。现在想来,亲人及好友对我的劝阻总是饱含着关心与关爱的。我理解他们的好意,并深深地感谢他们。经过我的坚持包括母亲在内的所有人都给予了我支持,于是我便真正地来到新疆了。

当初,在学校送别我们志愿者的欢送会上,我代表所有志愿者作了宣誓及发言。我这样诉说自己来的原因。书里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固然是重要的,但行走更重要。我理解的行走,不仅是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自然的神奇澎沛,更是一种实践,即把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应用于实际,用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而这一过程便是成长;我家庭经济不算富裕,高中三年都得到唐仲英先生的资助、大学四年学校为我提供了在学院做辅导员助理、在校报邮寄报纸、在研究中心帮老师查资料等勤工俭学岗位,还曾得到社会人士在学校设立的东岳奖学金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资助,学校、社会和祖国给了我很大的物质保障。我感激这求学之路上各方给予我的支持与帮助,我于2012年入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承恩了便应施善,便应回馈社会。我虽然只是一名小小的志愿者,但我想通过自己平凡的服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勉励青年及青年志愿者,应该有担当、有理想。他告诫我们,青年人的青春梦想与中国梦是紧密相连的。我抱着服务边疆、感恩社会的梦想,也想在青春的盛会中展现自己的风采。我怀着以上三个方面的初衷而来,在这快一年的服务中时时用这三点检验自己,要求自己。同时,我又感到自己来的很对,来的很值。

由于克州气候异常干燥,常年少雨且与内地有时差。刚到的那几天,鼻子里总是充血,口唇干裂的连吃饭都疼。由于时差,还整夜整夜地失眠。来到新疆后不久就是中秋节,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思家情愫郁结心中,想想自己一个人在这么远的地方,不能与家人团圆,心里不停地盘旋着“当初要是听母亲话不来就好了”的念头。一整夜辗转反侧,与家里人通电话总想落泪,又还是强忍着憋回去,我告诉自己既然是自己选择的路就不应该轻言放弃。慢慢地适应以后,我吃这里的饭、喝这里的酒、走这里的路、和这里的人交谈,每一件事都是那么地吸引我。高山、黄土、大漠苍穹、羊群、骏马,还有生于这片土地的人民,一切都是那么深情款款。柯族同胞的坚毅、朴直、信仰以及各民族互帮互助、血浓于水之情,一次一次地震撼着我,使我感动,让我深思。

我们到伊尔克什坦口岸采访考察,见到了驻守在那里的边防战士,他们长期生活在高寒缺氧的环境里。尤其是严寒季节,气温在零下几度,生活十分艰苦。一个与我差不多大、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的汉族战士告诉我,因为边境线较长,他们每次巡防都带着干粮,一去就是一天,有时候没有水喝,就化山上的雪解渴,至于攀山过险、踏雪涉水那是常有的事。他还告诉我善良的柯族同胞祖祖辈辈都认为自己有戍边守土的责任,所以他们在巡防时总会遇到自愿巡逻的老乡。他们与战士们一道,忍受着自然的恶劣环境,甘愿坚守在祖国的西陲领地,保卫着祖国领土的完整。

当看到飘扬在边界线上的五星红旗,那一刻,我感觉到祖国离我很近,我聆听到了她脉搏跳动的声响。那种声响传递着一种感人至深的正能量。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而骄傲。

我们到中哈拉峻小学调研,想为他们募集一些生活及学习用品。茫茫的荒漠大地上一并排横列着十几间小屋子,远远的看去就像一排废弃的厂房,简陋陈旧。学校由大门入内,正对着大门的是一面升的很高的五星红旗。大门左右两边栽种着杨树,已经长了八年,却还没有手腕粗,缺水及土地贫瘠使植物难以迅速生长。放眼环观整个学校,除了大门内侧两旁有点绿意以外,其他都是暗黑的石土。整个学校坑洼不平,但校园却有四个足球场大。校园只有前面一堵围墙,其他三面都是用铁丝网围成的。我们到学校的时候,小朋友们正在上课,我们从学前班一直看到四年级。每个教室都看了一下,教室内课桌陈旧,基本上都是三个学生挤在一张课桌上,学生多的年级,就四个人挤在一起。他们用的是循环使用的课本,课本数不够的班级,就两位同学合用一本。对于我们的到来,他们既兴奋又好奇,他们整齐地大声为我们朗读课文。因是十月份,教室里很冷,凉风从门窗飕飕的窜进来,因为没有暖气,所以每个教室都烧起了火炉。穿着破旧衣服的小朋友们,用冻得通红的小手认真的记着老师讲的知识。从他们一双双漂亮的大眼睛里,你能看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你也会有一种难过的情感涌过心头。

离开时,那朗朗的读书声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头。人生而平等,柯族同胞教育条件之艰苦、经济发展水平之低、生活质量之差,触动着我们每一个同去的志愿者的心!同时我也为自己拥有丰厚条件而不知满足羞愧。希望边疆的柯族同胞们早日过上富足而安宁的好日子,祝愿边疆的小朋友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在知识的天空里像雄鹰一样翱翔!

我服务的单位是江苏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主要从事档案整理、援疆项目实施纪实、撰写整理各类材料等工作,在此期间还多次深入克州基层一线走访、采访、调研,主动为援疆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年来,我在自己的服务岗位上,勤勉学习,不断实现自我提升,积极争做民族团结的宣传员,撰写新闻报道、散文50多篇,其中1篇发表在人民网、1篇发表于《群众》杂志、4篇发表于《新疆日报》、7篇发表在中国青年网(1篇发在“要闻栏”)、7篇发表在天山网、2篇发表于《克孜勒苏日报》、1篇发表于《援疆干部与人才》、10篇发表在南通大学校报,并多次协助单位撰写各类公文近20份。所有文章大力宣传新疆的美好形象,传递鲜活的正能量,发挥党员先进性,让外界了解新疆、让内地了解克州,主动做促进民族团结、民族交融、民族和谐的践行者。

我服务单位的同事都是从江苏过来的援疆干部,他们自愿离家万里,服务边疆,用热血和真情为祖国边疆的建设贡献力量。武晓春,是南医大二附院的一位普通肾科医生,自踏上这片土地,就把这里当做了家乡。克州地处偏远,医疗条件落后,各类技术几乎都是空白。在他没来之前,肾病患者都要到乌鲁木齐看病,来回消费很高。他主动放弃休假探亲的机会,一年只在家待了四天。他几乎每一个节假日都坚守在岗位上,因为他知道病人需要他。减轻病人的痛苦、治好患者的病,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我曾到他工作的病房感受了一天。在他心里,病人的事没有小事。询问病人恢复情况、商讨治疗方案、常规检查、透析、手术等等,他都守候在病人身边,给病人像家人一样的呵护。肾科病房的护士们亲切地称他“老大”,维族的肾病患者努尔比亚腼腆的称他为“哥哥”,柯族的老大娘紧紧地拉着他的手,一个劲地朝他微笑…………

我和江苏来的二十位援疆干部人才同吃同住,我感到他们是一群可爱可敬的人。他们服务边疆各族人民、把党和祖国的温暖送到边疆人民心里的情怀,主动肩负起援疆担当,以孜孜不倦、勤勤恳恳的态度,谱写各民族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动人篇章。

我现在总想,要感谢自己来了西部,来了新疆。在一次次地亲历各族人民建设边疆的生动实践中,我感受着祖国的伟大,感受着人民的勤劳、勇敢、奉献与热血。我发现自踏上这片土地我就深深地爱上了他,我在诗里这样表述着对他的爱恋:“找了一千个理由,寻了一万种关联,都不及这一句真切,从今天起,我就是新疆人了。”

一年来,我像阅读史诗一样阅读着边疆的一切。大漠的雄风、高悬的明月、耸立的群山、苍黄的大地、混黄的雪水、硕果累累的果树、香甜可口的抓饭、高耸有型的毡帽、炫目迥异的艾德莱斯、碧眼黄发的儿童、风姿绰约的少女、还有饱经沧桑的老者…………我想,这便是边疆,这更是祖国。

一年时光有却无。体识了奉献、收获了感动、经历了成长、怀揣着感恩,啊,新疆,以后请允许我自豪地称自己为“新疆人”吧!因为,你是我青春里难以忘怀的记忆,是我生命中不能错过的风景,是我灵魂里不可或缺的底色。我的新疆,我的祖国,我的人民,请接受我最诚挚的祝福

(校报学生记者  吴翔)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