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树欣教授来校讲学

318
分享

阅读次数:318发布时间:2016-11-21 00:00来源单位:电子信息学院 责任编辑:

11月18日下午,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树欣教授来校为电子信息学院师生作了题为《CPG在慢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的学术报告。

张树欣教授围绕CPG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即存在于动物和人类脊髓中的局部神经网络,在慢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向与会人员介绍其团队做的相关研究。张教授介绍,一般来说,大鼠颈胸段实验性脊髓损伤后,位于脊髓腰段的CPG失去来自大脑的信息指令,从而导致后肢瘫痪,但是CPG可被非侵入性功能性电刺激方法——尾神经电刺激所激活,使大鼠瘫痪的后肢具有临时性的运动机能,利用这种方法对慢性脊髓损伤的大鼠进行长期的行走功能训练,从而证明尾神经电刺激/CPG激活有促进脊髓的感觉、运动传导及脊髓反射功能恢复的作用。此外,尾神经电刺激/CPG激活也可能有促进神经元轴索再生及防止或缓解病理性神经痛/自噬的作用。

报告会气氛热烈,张教授一一回答了师生们的提问。报告会由电子信息学院沈晓燕教授主持,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相关链接:张树欣博士,1972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并留校任教, 1983年获同校硕士学位, 1992年获日本高知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在一军大和高知医大教授组织学、胚胎学和神经解剖学并出版一英文专著An Atlas of Histology (1999, Springer)。曾在美国俄州州立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及肯塔基大学做访问学者及博士后研究员。2002 -2015年任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从事脊髓损伤研究二十年,主要着重于慢性脊髓损伤的胶质瘢痕去除、细胞移植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动物实验前临床研究。

(周李娟)


文字作者:
图片作者: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