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03
    2019-06
    5月31日,学习强国平台以《南通10余名中学校长汇聚一堂研讨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为题,报道我校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入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南通地区11位中学负责人畅所欲言,分享了思政课建设的优秀做法和优质资源,围绕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方案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汇点进行了相关报道。(校报记者张莉丽)相关链接:学习强国平台: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769041578585034630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feed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交汇点: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vp9tU6qjydVx
    2019-06-03
  • 03
    2019-06
    5月31日出版的《联合时报》在第8版以《八校长畅谈忠诚履职助力创新发展》为题,热议我校校长施卫东建言。围绕“忠诚履职助力创新发展”这一话题,施卫东指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立足新时代,长三角要实现更好的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讲要靠教育、靠科技、靠人才,需从“推进教育现代化”“统筹调整高校布局和学科专业设置,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大局”“以高质量发展的高校集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联手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四方面关注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校报记者刘佳昕)相关链接:http://www.cnepaper.com/lhsb/html/2019-05/31/content_7_1.htm
    2019-06-03
  • 24
    2019-05
    5月20日,《中国艺术报》在第4版以《范伯子诗词作品专场音乐会在京举办》为题报道我校艺术学院主办的“诗韵流芳江海文化走进北京大学——范伯子诗词作品专场音乐会”。该音乐会由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室内合唱团与我校艺术学院联袂演出。音乐会上演绎了范伯子、姚蕴素的十二首诗词作品,用现代的音符、现代的舞台、现代的演唱呈现了古诗文中经典温馨的江海文化,诉说了范伯子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诠释了江海地区的千年江水与千年文脉,彰显了江海文化永不褪色的动人旋律。活动开展以来,陆续受到了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文艺网、中国传统音乐网、中国美育网、国学频道、腾讯视频、凤凰视频等媒体报道。(朱沁娟)相关链接:《中国艺术报》: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190520/index.htm?page=/page_4/201905/t20190517_445514.htmpagenum=4光明网:http://culture.gmw.cn/2019-04/29/content_32794632.htm中国文艺网:http://www.cflac.org
    2019-05-24
  • 23
    2019-05
    5月20日出版的《新华日报》要闻版,刊发对我校校长施卫东的专访《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产教融合,为江苏发展“加油”》。文章从“留校任教,结缘流体机械”“十年之功,打造自主创新队伍”“产教融合,促进‘四链’衔接”三个方面介绍了施卫东的科研经历。施卫东指出,通过项目参与、教学实践、定向培养等方式推动科教融合反哺育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等学校与产业双向建构、深度融合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核心是真融、真合。下一步,我校要瞄准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深化科教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校报记者刘佳昕)相关链接:http://xh.xhby.net/mp3/pc/c/201905/20/c634343.html
    2019-05-23
  • 20
    2019-05
    5月17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在第6版以《南通大学研本互动帮“学术小白”成长为“学术大咖”》为题,报道了我校公共卫生学院的“研本互动”十年成果。公共卫生学院“研本互动”指导中心成立于2009年,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朋辈教育”为路径、以“教学相长”为目标,构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交流互动、优势互补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社会解决实际难题,着力培养健康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交汇点、南通日报也分别进行了报道。(虞亚平)相关链接:中国青年报:http://zqb.cyol.com/html/2019-05/17/nbs.D110000zgqnb_06.htm学习强国平台: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318328139895022183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from=groupmessage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s://shareapp.
    2019-05-20
  • 17
    2019-05
    5月17日,《新华日报》在2版头条位置刊发题为《全省教育大会发出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动员令”——立德树人下好教育优先发展“先手棋”》的通讯报道,关注校党委书记浦玉忠热议全省教育大会精神。5月16日,江苏省省教育大会在宁举行,大会勾画了江苏在全国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发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的“动员令”。会上强调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浦玉忠表示这为全省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时代的工作要求和教育遵循。他指出,南通大学始终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着力打造“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轮驱动,落实“跟进式”育人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浦玉忠还介绍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均带头做班主任、讲思政课、联系思政课教师,成为思政课建设的“士兵、亲兵、尖兵”,多管齐下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响应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要求。(校报记者张莉丽)相关链接:http://xh.xhby.net/mp3/pc/c/201905/17/c632963.html
    2019-05-17
  • 15
    2019-05
    5月15日出版的《中国科学报》在校园版以《创新“社区矫正”的小伙伴们》为题,从“创新从实践中来、既轻松又严肃、依托专利前行”三方面深度报道我校学生团队“基于智能行为分析的社区矫正人员监管系统”项目。该项目在第十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全国总决赛大学组创新应用方案类二等奖。据悉,该项目的研发始于2016年,研发的系统基于犯罪地理学和GIS等学科背景,利用社区矫正人员轨迹点为数据源,建立监管区域,以约束受矫正人员的活动范围,提出敏感区域的概念,并基于行为轨迹分析受矫正人员行为的时空规律,判断其行为的危险性,达到智能监管的目的。(校报记者刘佳昕)相关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5/345960.shtm
    2019-05-15
  • 15
    2019-05
    5月1日出版的《江苏教育报》在综合新闻版以图片新闻形式报道我校举行南通市大中专院校“坚韧之美,你我同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后,来自南通市13所大中专院校的1700余名学生用歌唱、手语等形式共同演绎“千人手语”表演《我们都是追梦人》。据悉,本次活动是历年心育活动中规模最大、参与院校最多、参与学生最多的一次,也是江苏省“坚韧之美,你我同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江苏行”主题教育活动的联动活动之一。系列活动将持续到6月初,期间将开展主题励志故事征集、学生心理社团团体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系列团体辅导、“观影怡心、收获成长”影片观后感大赛等活动。(校报记者刘佳昕)相关链接:http://epaper.jsenews.com/mp1/pc/c/201905/01/c627044.html
    2019-05-15
  • 07
    2019-05
    4月30日出版的《中国交通报》在要闻版以《首支大学生水系灾害救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为题,报道了我校在全国水系灾害救援培训、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水系灾害救援分会年会上被授旗成立国内高校首支大学生水系灾害救援志愿者服务队。该支志愿者服务队旨在更好地在青年人中开展水系灾害救援相关技术学习与推广,建立更具特色、更为有效的救援体系,提升应急救援水平,首批20名队员接受了为期两天的专业救援技术培训,并开展了水上救援现场模拟演练。本届水系灾害救援分会年会以“融合共享,科学救援”为主题,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水系灾害救援分会主办,我校承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水系灾难救援的理论、技术、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专题研讨。(校报记者刘佳昕)相关链接:http://m.183read.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2491630/app_key/406ae173bfde42e23fb649bcfd7f3f96
    2019-05-07
  • 28
    2019-04
    4月28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在综合版以《通大成立水系灾害救援志愿者服务队》为题,报道了我校成立国内高校首支大学生水系灾害救援志愿者服务队。该支志愿者服务队在全国水系灾害救援培训、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水系灾害救援分会年会上成立,旨在更好地在青年人中开展水系灾害救援相关技术学习与推广,建立更具特色、更为有效的救援体系,提升应急救援水平,首批20名队员为该校公共卫生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学生。全国水系灾害救援培训、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水系灾害救援分会主办,我校承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水系灾难救援的理论、技术、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专题研讨,开展水上救援现场模拟演练,并通过展板、实物方式对水系灾难救援技术和装备进行展示。会上水系灾害救援协会还在我校成立了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水系灾害救援分会救援技术南通培训基地。新华网、交汇点、今日头条、《南通日报》、南通发布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校报记者刘佳昕)相关链接:新华日报:http://xh.xhby.net/mp3/pc/c/201904/28/c625782.html?tdsourcetag=s_pctim_aiomsg新华网:ht
    2019-04-28
  • 22
    2019-04
    4月22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在高教周刊版以《“樱桃力”:用兼职成就大学生的未来》为题,关注我校大三学生周璐的创业故事。年仅22岁的周璐通过努力和坚持,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从单枪匹马发展到36人的团队,从平台注册人数从零到5万余人,营业额达到10万余元,她在充满曲折的创业道路上站稳了脚步。文章从将企业需求带进校园、敢于创业源自不断积累、创新是成功创业的关键介绍了周璐团队创办“大樱桃学生兼职就业平台”,与1500余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她还研发出核心大数据分析技术——“樱桃力算法积分”,帮助南通地区2000多名大学生找到了合适的兼职或实习机会,为100多名应届毕业生推荐正式工作的故事。(校报记者张莉丽)相关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4/22/content_516864.htm?div=-1
    2019-04-22
  • 13
    2019-04
    4月10日,新华网刊登了对我校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的专访报道《成长春:以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倒逼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长春指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的生动体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行动逻辑。他认为,以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倒逼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当务之急是先“止血”,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进一步增强环境整治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重拳出击整治主要污染源。但从长远来看要坚持“止血与疗伤”,即短期治标与长期治本相结合,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切实解决好影响环境质量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形成长江沿线各省市、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互动的良好格局。就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的江苏作为,成长春指出,要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围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治理和推进绿色发展方式等方面,构建具有江苏特色、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绿色治理新体系,不断提高绿色治理能力。(冯俊)相关链接:http://www.j
    2019-04-13
  • 04
    2019-04
    4月2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在教育版以《南通大学学生:打造具有青年影响力的校园品牌》为题,关注我校大三学生周璐的创业故事。年仅22岁的周璐通过努力和坚持,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从单枪匹马发展到36人的团队,从平台注册人数从零到5万余人,营业额达到10万余元,她在充满曲折的创业道路上站稳了脚步。文章从“樱桃”开花遍南通、创新是成功创业的关键两个部分介绍了周璐团队创办“大樱桃学生兼职就业平台”,与1500余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帮助南通地区2000多名大学生找到了合适的兼职或实习机会,为100多名应届毕业生推荐了正式工作的故事。(校报记者张莉丽)相关链接:http://xh.xhby.net/mp3/pc/c/201904/02/c614669.html
    2019-04-04
  • 02
    2019-04
    4月2日,《光明日报》在教科新闻版显著位置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南通大学以学生为本推进思政教育》,报道我校思政教育新举措。文章从“跟进式”“因‘群’施教”“寓教于情”三个方面介绍了校党委书记值守教学第一线、思政课教师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以及学校结合各学科特征,打造“课程思政”的具体做法,实现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校党委书记浦玉忠表示,“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都离不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结合实际,‘贴’着学生的需求进行思政教育,才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最好注脚。”(校报记者张莉丽)相关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04/02/nw.D110000gmrb_20190402_4-08.htm
    2019-04-02
  • 02
    2019-04
    3月30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在协商民主版面以《思政课:扶正滋养青少年“拔节孕穗期”》为题,就如何让思政课在青少年中真正发挥好立德树人的作用问题,邀请我校全国政协委员、校长施卫东进行了圆桌对话。就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施卫东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强、水平高、稳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必须把握好教师队伍建设的“三个要素”;就如何把思政课讲出味道,让学生爱听,爱学。施卫东指出,上好思政课,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要在挖掘专业资源上下功夫,在改进授课方式上下功夫,在创新授课渠道上下功夫;就如何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施卫东指出,要在人文社会学科教学中进行隐性思政教学的渗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隐性思政教学的渗透,在主体实践的开放式教育中进行隐性思政教学的渗透,在网络阵地中进行隐性思政教学的渗透;就如何让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理念,施卫东指出,全员联动是关键,我校将要求每位校领导要做一个班的班主任、联系一名思政课教师、每个月至少听一次思政课,推动育人工作从“专人”向“人人”转变。(校报记者
    201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