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15
    2020-07
    7月14日上午,我校举行统一战线代表人士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建林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卫东主持会议。高建林向与会人员进行了校情通报。他指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全体统战人士的鼎力支持和努力奋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他向长期以来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党外人士表示感谢,并对我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统战团体在政治站位、自身建设及作用发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今年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谋划之年,是学校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这个关键时期,希望全校统战人士发扬主人翁精神,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等各方面的能力水平,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助力学校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高质量快速发展,为“8050计划”奋斗目标的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王卫东向与会人员传达了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加强高校统战工作制度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通报了近期统战工作动态及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培训班的相关情况。他指出,学校坚持从实际出发,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的统战工作制
    2020-07-15
  • 15
    2020-07
    7月14日-15日,我校举办2020年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培训班。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建林进行开班动员讲话并作首场专题讲座。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卫东主持会议。高建林对参训学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充分认识培训意义,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深刻认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高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能力,自觉与党保持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二是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提升综合素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的重要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条例(试行)》,充分了解统一战线的政治话语体系,不断深化政治认同,提升统一战线理论水平。三是加强联谊交友,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搭建平台、积极作为,凝聚人心、增进友谊,画好大统战工作的“同心圆”。在专题讲座中,高建林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一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论述;二是从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工作;三是立足高校实际,扎实做好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四是推动构建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大格局。他强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
    2020-07-15
  • 15
    2020-07
    7月1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召开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侯文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侯文华对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的前期工作表示肯定,并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如何做”,要站稳政治立场,充分挖掘元素,有效融合过程;二是“如何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三是“如何引”,要在批判中吸收,在比较中坚定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制度,在交流中坚定文化自信。学院党委书记朱小娟传达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副院长徐托汇报了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开展情况,对目前取得的成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并进行反思和展望。王雪玉、管亚华、史小华等三位老师分别以课程思政在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中的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和日语专业课程思政方案为主题,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与体会。院长陆国君希望与会人员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做到“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系部主任、支部书记、研究所所长参加会议。(于成洁)外国语学院召开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
    2020-07-15
  • 14
    2020-07
    7月14日上午,校党委书记浦玉忠赴地理科学学院调研工作。浦玉忠肯定了地理科学学院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地科院工作有很多亮点,要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浦玉忠对学院的今后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有信心。办学的比拼说到底比的是人才和师资,地科院在教师博士化率、海外研修率和年龄结构上有明显优势,学院要坚定信心,并将信心和优势转化为工作成效;二是要有干劲。要通过制度建设营造“比学赶帮、互相竞争”的氛围,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甩开膀子加油干;三是要有硬招。要将指标落实到人,让人人都有压力。要发挥制度的驱动和控制作用,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得到认可和激励。浦玉忠希望全院上下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既对得起创始人,也对得起后来者,共同开创地理科学学院的美好未来。学院副院长蒋庆丰从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院的发展、2020年目标完成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三个方面做了工作汇报。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学院领导班子、院党委委员、各系室主要负责人参加调研。(吕峰)校党委书记浦玉忠调研地理科学学院工作。
    2020-07-14
  • 14
    2020-07
    7月13日,海安市委常委、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严长江率常安纺织科技园34家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一行来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校长施卫东、副校长杨宇民、南通市科技局区域创新处处长石拥军出席活动。施卫东介绍了我校自今年启动“百名专家服务百企、科技助力复工复产”专项行动以来与企业开展的合作及取得的实效。他充分肯定了学校与海安市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十余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表示,此次常安纺织科技园专场对接活动既是海安市开发区在帮助企业寻求高校科技人才支撑,推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务实之举,也是我校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专项行动中分行业开展合作对接的又一次新的尝试。他希望,学校专家教授和企业家充分交流,切实把准企业需求,推动项目落实,充分发挥多领域多学科协同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尽快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助推企业复工复产。严长江对我校多年来为海安快速发展提供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了海安经济开发区及常安纺织科技园的基本情况,希望纺织科技园依托南通大学在纺织服装领域的优势,深化化纤纺丝、织造、染整加工、服装和辅料加工等
    2020-07-14
  • 14
    2020-07
    7月14日上午,学校召开文化建设专题研讨会,邀请校内专家为科学编制南通大学文化建设“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建言献策,充分发挥规划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侯文华出席会议并讲话,研讨会由校党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吉明明主持。吉明明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大学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文化建设“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起草背景和框架内容。与会人员重点围绕“文化”概念的界定、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以及高校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具体举措,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结合各单位实际,大家就学校“十三五”建设以来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建设的思路、南通大学文化特色等问题开展了研讨,对“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听取各位专家发言后,侯文华指出,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文化建设要系统思考、整体设计、分类实施、彰显特色。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文化建设需要在高度上下功夫,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需要在厚重上下功夫,挖掘学校在百年历史发展历程中的深厚底蕴,弘扬优秀典型,传承优秀文化根脉;
    2020-07-14
  • 13
    2020-07
    7月10日下午,我校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江苏省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无锡)揭牌仪式。校党委书记浦玉忠为“江苏省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无锡)”授牌。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省监委派驻监察专员陆国平,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席海涛、院长魏萍出席揭牌仪式。浦玉忠对双方深化合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创新合作模式,建立定期共商机制。要加强顶层设计,广泛邀请行业翘楚、学术大咖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献计献策,明确实验室功能定位、目标任务;二是用好政策,在项目、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三是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把实验室合作共建做细做实,做出成效,整合已有资源,推进协同创新,实现创新载体的共建共享,力争在项目合作、奖项申报、平台共建上有新的突破。陆国平简要介绍了我校以及江苏省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科技合作、平台共建、人才共享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他指出,此次两校共建重点实验室,既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有益尝试,也是双方实现资源互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重要举措。两校将以此次共建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合作
    2020-07-13
  • 13
    2020-07
    7月10日上午,省属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苏中苏北地区组第二次集体会议在我校召开。省纪委监委第十四监督检查室副主任舒文良出席会议并传达相关文件精神。校党委书记浦玉忠会见了舒文良一行。会议由我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陆国平主持。会上,南通大学纪委、江苏海洋大学纪委分别围绕问题线索的排查和初核,以及如何甄别把握纪检监察检举控告受理范围作“实务周周讲”精品课程交流。本次会议设置纪委书记组、副书记和办公室主任组、审查调查组三个分会场,各组围绕高校如何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四个监督”贯通协同、政治监督落地生效,把握“四个关键”,做好“监督的再监督”,以及纪检监察内控机制建设存在的困难、如何做好审查调查安全工作、技术调查在高校的适用情形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和交流。通过研讨,各组员单位形成共识,在审查调查、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效应,共同推进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扬州大学、南通大学、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江苏海洋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等10家组员单位纪检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纪委副
    2020-07-13
  • 13
    2020-07
    7月10日下午,江苏省水利重点科技项目“农灌泵站系统新技术集成与优化研究”开题座谈会在我校召开。项目负责人、校长施卫东,南通市水利局副局长赵建华等出席座谈会。该项目于2019年获批,是江苏省水利厅、财政厅设立的农业(水利)科技创新与推广专项。项目围绕“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主要针对农灌泵站效率偏低的问题,开展农灌泵站系统新技术集成及优化研究,旨在全省推广标准化泵站建设,为持续推进六大水利建设,服务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施卫东感谢各位领导、专家长期以来对我校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帮助项目组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和实际应用的结合,提升项目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为江苏水利发展贡献力量。苏州市吴中区水利局、如皋市水务局、南通市通州区水利局、东台市水利局以及江苏省沿海水利科学研究所等项目承担及试点单位相关领导和专家,我校服务地方工作处相关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出席会议。(曹宇鹏谭林伟/文 校报记者 刘佳昕/摄)江苏省水利重点科技项目开题座谈会召开。
    2020-07-13
  • 12
    2020-07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如何说服家人奔赴疫区?结合两个典型应用说明北斗系统对我国哪些领域有重要意义?怎么看待河南考生因情绪失控撕掉前后两名考生答题卡的行为?……7月12日,我校举行综合评价录取招生选拔考试,就上述开放性问题对1089名考生进行了面试。校党委书记浦玉忠、校长施卫东、副校长侯文华专程来到考试现场,看望考生和面试评委,指导一线工作。早上7:30,考生进入候考教室待考。今年共有4207名高考生报名参加我校综合评价录取招生选拔考试,经过资格审查等环节,1089名考生进入最终面试考核。本次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的方式,对考生的人文素养、逻辑思维、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我校严格按照省考试院“科学、公平、安全、规范”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在整个考试过程中严格遵循“五随机”原则,即:考官随机分组、考官考场随机安排、考生面试顺序随机分配、考生考场随机安排、试题随机抽取,严格遵守综合评价考试招生章程,确保考试公平、公正、有序进行。浦玉忠、施卫东、侯文华分别来到考试现场,在休息间歇与面试专家和工作人员亲切交谈,询问考试工作的进行情况,并对周全的考务准备和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充分肯定与感谢,同时
    2020-07-12
  • 11
    2020-07
    7月9日下午,我校附属医院与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共建协议。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高建林,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曹忠明等参加活动。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组织健全、政策落实、活动经常、关系融洽”为目标,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共建活动,发挥强强联手的整合作用,推动法院和医院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达到医疗队伍建设和司法队伍建设“双赢”的新局面。 高建林感谢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医院建设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介绍了医院历史及发展现状,特别是医院近几年来在医疗服务、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新院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他表示,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队伍是一个狼性团队,值得学习,智慧法院的建设全国领先,经验值得借鉴。他期待双方认真落实好协议内容,增强共建意识,拓宽共建思路,完善共建机制,扩大合作共建的成果。同时,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共建,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敢闯、敢干、主动担当,甘洒热血、不畏艰险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曹忠明详细介绍了南通中级人民法院执法办案、司法改革、司法为民新举措等方面的内容,着重介绍了智慧法院建设的经验,特别是自主研发的支云庭审系统在疫情防
    2020-07-11
  • 11
    2020-07
    7月10日上午,图书馆举行“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管理水平”--党务工作者、部室主任培训班结业典礼。副校长董正超出席活动并为参训学员颁发结业证书。董正超充分肯定了本次培训班的成效,他指出培训班对于提升图书馆干部队伍的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希望全体参训学员以此次培训作为新的起点,把培训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发展的动力。他与参训人员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认清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二要切实增强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坚持勤于学习,注重真抓实干,加强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三要切实完善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把党建工作与行政业务工作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推动学校和图书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徐宇红主持培训班结业典礼,她总结了自开班以来的各项培训内容,希望全体学员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充分利用好本次培训的成果,做到讲政治、讲团结、讲奉献、讲方法,切实增强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图书馆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次培训班自7月1日开班以来,对参训人员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培训,
    2020-07-11
  • 11
    2020-07
    7月9日上午,副校长樊小东到艺术学院调研工作。樊小东指出,学院工作应突出党建工作重心,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要求,团结一切群众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谋求学院发展。就下一阶段推进学院工作,樊小东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深入领会文件精神、狠抓落实政策执行、总结提炼艺术专业特色亮点、全面体检学院工作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他强调,要强化突出党管人才和“双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切实加强标准化基层党支部建设,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真抓实干谋发展。院长张卫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学院建设事业发展、坚持党建和业务双抓双促等方面,总结回顾了学院上半年工作基本情况,对下半年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实施细节进行了动员部署。他表示,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双向结合,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坚持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科学引领高水平学院建设。会后,樊小东到钟秀校区音乐教室亲切慰问了备赛省大学生艺术节的师生。学院领导班子、院党委委员、各系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李晶/文 叶欣欣/摄)樊小东调研艺术学院工作。
    2020-07-11
  • 11
    2020-07
    7月9日,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王海春率上海科技服务专家团来校交流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副校长杨宇民出席座谈会。杨宇民向来宾们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以及在技术转移、服务地方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杨宇民指出,近年来,学校积极主动对接上海,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开通,沪通两地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双方的合作将更加紧密。他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沪通两地技术转移协作,共享资源、共育人才、共推两地科技成果转化。王海春介绍了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在推进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军民两用技术应用与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与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他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校地互动、校协联动,依托南通大学承接地方技术转移协作中心,积极服务南通科技创新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技术转移高效协作。在通期间,王海春一行参观了南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软件园南通分园、中央创新区等地,实地考察了南通创新载体建设情况,并就如何开展沪通两地产学研合作、吸收和导入上海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充分发挥南通大学的桥梁纽带作用等
    2020-07-11
  • 10
    2020-07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验收结果的通知》,我校顾菊平教授主持研究的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范式”向“融合创新范式”转换问题研究》通过结题验收。该项目在吸收传统的高等工程教育的技术范式、科学范式、工程范式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创新范式”的概念,探索形成了“融合集成”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贯通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创新理论与改革实践,有助于培养具有跨界、融合、集成、创新能力的新工科人才。教育部开展新工科建设是全面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四新”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新工科建设,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不断探索工程教育改革模式与路径,积极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2020年教育部启动了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推荐工作,我校有3个项目申报。(陈克江)
    20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