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24
    2020-07
    7月23日出版的《新华日报》以《南通大学:实干笃行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为题,专版介绍我校办学成效。文章从“立德树人守正创新 做好人才培养‘必答题’”“不拘一格用活政策 按下科学研究‘快进键’”“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跑出服务地方‘加速度’”“深挖资源激发活力 注入文化传承‘原动力’”“拓展合作开阔视野 增添国际发展‘新动力’”五个方面,介绍了我校紧紧围绕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核心指标,推进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办学成效。校党委书记浦玉忠表示,要牢牢扎根中国大地,始终把坚持方向作为“第一前提”,把立德树人作为“第一任务”,把引培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对外开放作为“第一窗口”,把真抓实干作为“第一姿态”,更加清醒地体认历史使命,更加坚定地落实发展战略,更加自觉地扛起责任担当,全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推动知识创造、引领社会进步的一流大学。(校报实习记者 王忆宁)相关连接:http://xh.xhby.net/mp3/pc/c/202007/23/c803981.html
    2020-07-24
  • 17
    2020-07
    7月15日出版的《新华日报》专题报道我校特种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高永静教授。今年5月,某国际著名科技出版集团发布了“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我校特种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高永静教授连续第六年荣登神经科学榜单,文章详细讲述了高永静教授的成长和科研经历。(校报记者 刘佳昕)相关链接:《新华日报》http://xh.xhby.net/mp3/pc/c/202007/15/c801205.html
    2020-07-17
  • 14
    2020-07
    7月13日,《新华日报》刊发题为《多维度评价,谈“美的固化”思维不能固化》的报道,关注我校综合评价录取考试。文章从“‘脑洞大开’,依然侧重考思维”“考综合素质,疫情防控等时事入题”“招生规模上升,高考成绩要求提高”三方面介绍了江苏高校综合评价录取考试情况。今年有4300多名高考生报名参加我校综合评价录取招生选拔考试,共有1089名考生进入最终面试,计划录取180人进入临床医学、电子信息等20个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在面试现场,医学、理工、人文等领域的专家评委结合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对考生的人文素养、逻辑思维、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等进行综合考察。紫牛新闻、南通发布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校报实习记者 王忆宁)相关链接:新华日报:http://xh.xhby.net/mp3/pc/c/202007/13/c798908.html紫牛新闻:https://wap.yzwb.net/wap/news/673296.html南通发布:http://www.ntfabu.com/detailArticle/12937956_10325_ntfb.html?source=1
    2020-07-14
  • 10
    2020-07
    7月9日,《中国交通报》刊发毕业季专版,报道我校校长施卫东毕业寄语以及我校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付其顿志愿服务感想。施卫东在毕业寄语中对毕业生提出三点希望,一要以不忧不惧的良好心态投入未来,在有限的生命里遇见无限的可能;二要沉下心来做好当下的每件事,在人生的长跑中实现弯道超车;三要积极应对变化,拥抱变化,创造变化,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付其顿讲述了在抗击疫情中的志愿服务经历,他表示,一个人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千万溪流却能汇聚成大海。他相信,我们终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夺取胜利。(校报实习记者 王忆宁)相关链接:http://share.591adb.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3237685/app_key/406ae173bfde42e23fb649bcfd7f3f96http://share.591adb.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3237686/app_key/406ae173bfde42e23fb649bcfd7f3f96
    2020-07-10
  • 10
    2020-07
    7月7日出版的《新华日报》“思想周刊·学林”栏目刊发对我校教育科学学院钱小龙教授的专访《疫情之下在线教育临危受命慕课发展更须“再上层楼”》。访谈中,钱小龙围绕大学慕课平台建设的源起、意义,中国和江苏大学慕课平台建设总体情况,慕课平台运作模式,慕课平台建设中存在难点以及如何看待大学慕课出现的一窝蜂现象等内容进行了解读和探讨。据悉,钱小龙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互联网+”战略背景下美国研究型大学慕课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借鉴研究》仅用两年时间就顺利结项,并获得优秀等级。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颜廷宏)相关链接:http://xh.xhby.net/mp3/pc/c/202007/07/c796500.html
    2020-07-10
  • 08
    2020-07
    7月7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在03版以“青年来信传心声——《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引发强烈反响(七)”为题,刊发了广大青年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的心得体会,其中报道了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团员青年的学习体会。自《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刊发以来,我校公共卫生学院“青年学习社”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组织同学们在学习中思考、在交流中探讨,在专业特色实践活动中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有效推动大学生更真切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勇当时代进步的践行者和奉献者。(卢玉军)相关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20-07/07/nw.D110000zgqnb_20200707_1-03.htm
    2020-07-08
  • 07
    2020-07
    7月6日出版的《光明日报》以《用“新工科”对接新技术企业》为题,关注我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报道指出,近一年来,我校依托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对接产业链,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共同体,入选了江苏省首批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从“人才培养新体系”到“面向工程化的课程新模式”,再到“产教创新训练平台”,为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了一条畅通的“跑道”。(校报实习记者 王忆宁)相关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0-07/06/nw.D110000gmrb_20200706_5-08.htm
    2020-07-07
  • 03
    2020-07
    7月1日上午,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暨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旗下长三角之声、上海交通广播,和南通新闻广播、交通广播、苏州综合广播、交通广播,以及太仓、常熟广播电台三地八台联合推出《“驰骋新时代 逐梦长三角”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暨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大型全媒体直播节目,全程直播通车盛况。江苏省政府参事、省重点高端智库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作为嘉宾应邀出席活动。节目中,与会嘉宾就沪苏通铁路和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成通车的重大意义、以及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深远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和探讨。成长春认为,江苏一直在加速推进补齐过江通道短板。长江的阻隔,过江通道的限制,不仅制约了苏南苏中苏北的协调发展,还影响全国南北和区域之间的畅通。高铁建设是江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点。沪苏通铁路作为跨越长江,连接上海与江苏中、北部的“黄金通道”将带来更深远的意义,实际上将服务两大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和沿海发展战略。未来通过这条黄金路线,向北加快沟通南通、盐城、连云港以及山东等城市群,向南连接浙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桥建成、铁
    2020-07-03
  • 26
    2020-06
    6月25日,“学习强国”平台以《毕业季·校长寄语⑪丨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不惧风雨 勇立潮头》为题,刊发我校校长施卫东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在讲话中,施卫东向圆满完成学业的毕业生们表示祝贺,向为学生成长辛勤耕耘的教职员工和家长表示诚挚的敬意。他指出,作为大学,必须以家国天下的情怀,舍我其谁的担当,扛起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创造性,在教会学生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即将奔赴祖国各地开启人生新篇章的通大学子,他提出三点希望,一要以“不忧不惧”的良好心态投入未来,在有限的生命里遇见无限的可能;二要沉下心来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在人生的长跑中实现弯道超车;三要积极应对变化,拥抱变化,创造变化,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中国江苏网、交汇点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校报实习记者 王忆宁)相关链接:“学习强国”平台: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3057987867813520366item_id=13057987867813520
    2020-06-26
  • 24
    2020-06
    6月1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图片形式报道我校艺术学院2020“炫·青春”毕业展。文章指出,本次展演采取“线下先行、线上线下交融”的针对性举措,集中展示我校艺术学院学生的1000余件毕业作品,涵盖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对未来的展望与追求。《中国美术报》《江海晚报》、南通发布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校报实习记者 王忆宁)相关链接:《人民日报(海外版)》: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0-06/17/content_1992455.htm《中国美术报》:http://www.zgmsbweb.com/Home/index/detail/relaId/24329《江海晚报》:http://www.zgnt.net/jhwbszb/pc/c/202005/19/content_18648.html南通发布:http://www.ntfabu.com/detailArticle/12247850_10325_ntfb.html?source=1
    2020-06-24
  • 23
    2020-06
    6月23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在03版以《青年来信传心声——《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引发强烈反响(六)》为题,图片报道我校公共卫生学院青年学子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场景。《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推出以来,在同学们中引发了热烈反响。公共卫生学院“青年学习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了八期学习讨论,并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今年以来,公卫学院“青年学习社”以思想引领作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致力于引领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切实提升共青团组织的引导力、凝聚力和生命力。(陈碧君)相关链接:https://shareapp.cyol.com/cmsfile/cms_json/zqzx/Newspaper/2/2020-06-23/Content/nw.D110000zgqnb_20200623_1-03.html?t=63840?isshow=1
    2020-06-23
  • 17
    2020-06
    6月16日,《中国科学报》以《南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成立》为题,关注我校成立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报道指出,作为我校口述历史研究中心首个实践基地,该基地将把海门口述历史征集与海门手工艺、红木雕刻等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推广结合起来。新华网、交汇点、《江海晚报》、南通发布、南通网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校报实习记者 王忆宁)相关链接:《中国科学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6/355876.shtm?id=355876新华网:http://www.js.xinhuanet.com/2020-05/31/c_1126056007.htm交汇点: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81ZKiBpqWGQNgs6Z/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tencentShare=1《江海晚报》:http://www.zgnt.net/jhwbszb/pc/c/202006/01/conte
    2020-06-17
  • 16
    2020-06
    6月15日出版的《科技日报》以《用纳米纺织材料载药 可提升肿瘤治疗效果》为题,报道我校纺织服装学院戴家木博士的最新科研成果。报道指出,戴家木博士研究出一套阿霉素负载多孔纳米碳纤维的药物缓释系统,利用织物材料作为药物载体,进行化学—光热协同治疗,对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对纳米和纺织材料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可能性。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威期刊《化学工程》上发表。(校报实习记者 王忆宁)相关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0-06/15/content_446832.htm?div=-1
    2020-06-16
  • 15
    2020-06
    6月12日,《新华日报》刊发图片新闻报道我校艺术学院毕业生举办“跳蚤市场”。报道指出,近日,我校艺术学院毕业生在钟秀校区食堂门口摆起“地摊”,售卖美术作品、二手服饰、专业书籍等,以这独特的方式告别母校、告别同学。本次毕业季“跳蚤市场”持续三天,从6月6号到6月8号,各有20多个摊位50多名毕业生积极参与售卖。荔枝网、《江海晚报》、南通发布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校报实习记者 王忆宁)相关链接:《新华日报》:http://xh.xhby.net/mp3/pc/c/202006/12/c787490.html荔枝网:http://news.jstv.com/a/20200610/3dd730b9196045efb872e6c9b17271f8.shtml?jsbcApp=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江海晚报》:http://www.zgnt.net/jhwbszb/pc/c/202006/09/content_21465.html南通发布: http://www.ntfabu.com/detailArticle/12238579_10325_nt
    2020-06-15
  • 12
    2020-06
    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题,报道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联合举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专题研讨会。研讨会上,我校党委书记浦玉忠教授会见了与会的校外专家,并与专家就如何推进江苏省中特中心南通大学基地建设进行深入交流。江苏省中特中心主任、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郭广银教授为活动发来书面致辞。我校副校长蒋乃华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江苏省中特中心南通大学基地主任成长春教授主持开幕式,基地常务副主任江应中教授出席研讨会。成长春表示,深入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地今后将围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继续开展这样有高度、有深度的研讨,为更多科研人员带来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活动。新华网、交汇点、南通发布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校报实习记者 王忆宁)相关链接:《中国社会科学报》:http://news.cssn.cn/zx/bwyc/202006/t20200608_5139976.shtml新华网:http://www.js.xinhuanet.com/2020-06/02/c_
    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