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19
    2024-02
    2月14日,地理科学学院陈春珠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南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atena(链)》上发表题为“Holocene climatic transi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and its impact on prehistoric civilizations(长江流域全新世气候转变及其对史前文明的影响)”的学术论文。史前文明的长江流域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在全新世气候转变中承受了重大的影响。然而,在缺乏未受干扰的沉积档案的情况下,理解全新世气候转变的模式变得十分困难。陈春珠团队提供了来自长江流域中段高山湿地的高分辨率湿地气候记录,时间涵盖了过去11840 a BP。该研究为了解长江流域地区亚高山景观的变化以及全新世气候转变对长江流域史前文明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2023年以来,陈春珠团队集成了来自中国亚热带地区代表性地带的花粉记录的研究结果,这些结果具有可靠的年代学和高分辨率。研究成果揭示了在整个地区内,千年尺度植被变化的模式中的一致性和异质性反映了亚洲夏季风的时间和空间模式以及高纬度强迫的调制。相关成果已陆续发表于国际知名
    2024-02-19
  • 07
    2024-02
    近日,兰培德国际学术出版集团(Peter Lang)“2023年度青年学者大赛”(2023 Peter Lang Emerging Scholars Competition)结果揭晓,我校外国语学院张艳博士的博士学位论文“当代澳大利亚小说中的旅行:定居殖民、女性主义和原住民的视角”(“The Journey in Recent Australian Fiction: Settler Colonial, Feminist and Indigenous Perspectives”)成功入选年度出版项目,将作为《澳大利亚研究:跨学科的视角》学术专著系列之一由兰培德出版集团出版。这是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首次获得国外知名学术出版社出版项目资助。该论文借助定居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讨论当代澳大利亚白人小说和原住民小说如何通过旅行叙事的文学手法回顾澳大利亚殖民史、思索“原住民-白人”种族和解的方法、以及寻求澳大利亚原住民去殖民的途径,在澳大利亚研究领域表达了中国学者的思考、发出了中国声音。兰培德出版集团创立于1970年,总部位于瑞士伯恩,是一家致力于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国际学术出版集团,在柏林、纽
    2024-02-07
  • 29
    2024-01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程煜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上发表题为“Evolution of Grain boundaries Promoted Hydrogen Production for Industrial-grade Current Density (晶界演变诱导了工业级电流密度产氢)”的研究论文。南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钱涛为通讯作者。氢能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零碳清洁能源,然而传统的电催化剂很难实现大电流密度下高效产氢,高纯度绿氢的高效制备严重制约了氢能的应用发展。因此,开发一种能在大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的电催化剂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Cu介导NiMo双金属氧化物成功诱导了其晶界的演变,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晶界的形成改变了Mo位点的配位环境,优化了H*吸附能,改善了电荷转移,从而实现了工业级电流密度下高效产氢。其中,最佳MCu0.10-BNiMo电极在极低过电位下即可达到超高电流密度。在工业电解槽测试中,最高电流密度可达到商业贵金属催化剂Pt/C的五倍。这项研究为设计用于工业化产氢的电
    2024-01-29
  • 26
    2024-01
    近日,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程成为第一作者、南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在地学类著名期刊《Gondwana Research》上发表大别造山带地壳厚度演化的研究成果“Crustal thickness variation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insights from detrital zircon evidence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碎屑锆石所指示的大别造山带地壳厚度演化及其地质意义)”。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李双应为论文通讯作者。大别造山带与秦岭造山带一起构成中国乃至东亚最重要的一个碰撞造山带,其以广泛出露的中生代超高压变质岩而闻名于世。由于中生代的强烈碰撞及一系列碰撞后事件,大别造山带的前中生代地质记录保存较差,从而限制了对其构造演化的理解,而这些可能保存在周围的沉积岩(物)中。该研究对大别造山带及其周缘沉积岩(物)48件样品约4000颗碎屑锆石开展了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利用最新提出的碎屑锆石地壳厚度指标重建了其地壳厚度演化史,并以此讨论了其地壳演化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大别山新元古代以来共发生3次地壳加厚事件,
    2024-01-26
  • 14
    2024-01
    近日,地理科学学院周侗副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清洁生产期刊》)上发表题为“Multi-scale analysis on sustainability and driving factors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ecological footprint: A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China(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及驱动因素多尺度分析—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的学术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地理科学学院2020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王子龙,通讯作者为周侗,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论文基于多尺度分析思想,借助三维生态足迹精确评估了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优化了传统单尺度分析的评估结果,并使用MGWR模型挖掘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揭示了典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而采用双指标组合分析法,实现了可持续状况的城市分类。城市群-省-市多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综合评估为生态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相似地区提供了数据支撑与方法
    2024-01-14
  • 11
    2024-01
    近日,地理科学学院龙锡恩副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atena》(《土地链》)发表题为“Spatial soil heterogeneity rather than the invasion of Spartina alterniflora drives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assembly in an Eastern Chinese intertidal zone along an estuary coastline(《土壤异质性而非互花米草入侵主动了中国东部河口沿海岸线潮间带土壤细菌群落的组装》)”的学术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地理科学学院2020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张宇凯,通讯作者为龙锡恩,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影响了沿海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转化,但其对沿河口海岸线和土壤剖面中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影响仍知之甚少。本研究采集了如东小洋口潮间带地区互花米草覆盖与光滩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影响了土壤有机质(SOM)、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矿物质关联有机碳(MAOC)。土壤内主导的细菌群落包括变形菌
    2024-01-11
  • 09
    2024-01
    近日,数学与统计学院赵为华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模式识别》)上发表题为“Robust Low Tubal Rank Tensor Recovery via L2E Criterion”(基于L2E 准则的Tubal低秩张量鲁棒复原)的学术论文。2023级硕士研究生宋子豪为论文第一作者,赵为华教授为通讯作者,数学与统计学院徐相健老师和香港城市大学练恒教授为共同作者。该研究粗糙密集噪声的稳健张量恢复问题,基于张量积(t-product),提出了一种张量因子Frobenius范数来挖掘低秩性质;通过鲁棒均方可积的L2准则,导出非凸目标函数刻画低秩张量,然后提出一种交替最小化算法来估计低秩张量。该方法能够联合估计精度参数来描述潜在的复杂噪声模式。此外,本文给出了该算法的一些全局收敛性质。在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上进行了一系列数值实验,并与现有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PATTERN RECOGNITION》(《模式识别》)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中科院JCR一区TOP,影响因子8.0。相关链接:DOI: 10.
    2024-01-09
  • 27
    2023-12
    近日,纺织服装学院王海楼副教授和张伟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Nano Energy》(《纳米能源》)上发表题为“ High powered output flexible aerogel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under ultra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超高温条件下高功率输出柔性气凝胶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学术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为纺织服装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胡佳丽,通讯作者为王海楼和张伟,南通大学为唯一署名单位。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耐高温硅气凝胶复合纤维毡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可经受1300°C火焰烧蚀10分钟以上,表现出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另外,该器件峰值输出电压可达135 V,输出电流6 μA,在阻值为100 MΩ的负载下可实现31.9 mW/m2的瞬时输出功率密度,并可在高达275°C和低至约-75°C的温度范围内有效工作,为拓宽柔性TENG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重大项目的支持。《Nano Energy》(《纳米能
    2023-12-27
  • 15
    2023-12
    近日,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曹志超副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专家系统及应用》)发表题为“Bus routing fine-tuning for integrated network-based demand and bus bridging for a disrupted railway system(《轨道交通中断条件下的公交线路调整与桥接优化研究》)”的学术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为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2023届硕士研究生冯寅飞,通讯作者为曹志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因突发客流或设备故障等原因,轨道交通中断情况时有发生,论文提出使用接驳公交策略应对轨道交通突发中断的问题。该研究微调部分现有公交线路路径,使公交接驳中断车站,考虑现有公交线路上普通车站的乘客出行需求,协同处理滞留客流与公交桥接的综合问题,同时维持原有公交网络的既有客流出行服务水平。论文建立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基于动态调度滚动时域(Rolling horizon)方法,考虑多类型车辆,以公交桥接和现有公交服务导致的总乘客延误最小化为目标。算法采用分支定界
    2023-12-15
  • 03
    2023-12
    近日,纺织服装学院葛明政教授和张伟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题为“Fast Energy Storage of SnS₂Anode Nanoconfined in Hollow Porous Carbon Nanofiber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SnS2中空多孔碳纳米纤维助力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学术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为纺织服装学院2022届硕士研究生梁芳华,通讯作者为葛明政教授和张伟教授,南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该研究通过静电纺丝、碳化和硫化工艺将SnS2纳米片均匀负载在中空多孔碳纳米纤维的内部,制备了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在0.1 C低充放电电流和30 C高充放电电流倍率下,容量为1935.50 mAh g-1和289.60 mAh g-1。同时,在20 C高充放电电流倍率下,循环30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高达84%,为构建高性能储能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托举人才工程和南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的支持。《Advanced Science》是
    2023-12-03
  • 15
    2023-11
    11月10日,国际风湿免疫学权威期刊《Arthritis Rheumatology》(《关节炎与风湿病》)在线发表了附属医院顾志峰教授课题组题为《Single-cell profiling of bone marrow B cells uncovers early B cell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B细胞发育障碍的单细胞图谱)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骨髓B淋巴细胞的免疫学特征和发育障碍的机制。SLE好发于青年女性,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导致患者功能损伤、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是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型,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数百万人。SLE的一个标志是B细胞异常活化、耐受性破坏和大量自身抗体的产生。目前对SLE中B细胞的认识主要聚焦于外周血。骨髓作为B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场所,有关SLE患者骨髓B细胞是否存在异常及其细节研究尚不多见。在本研究中,项目组通过应用scRN
    2023-11-15
  • 10
    2023-11
    近日,体育科学学院娄虎、刘萍、谭书颍、刘雪等师生团队合作的论文《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运动员的压力源暴露、意义重建与情绪调节——基于修订的表达性写作》,在CSSCI顶级期刊《体育科学》上发表。论文针对职业足球梯队运动员要面对竞争、伤病、淘汰等挫折与逆境压力源导致的情绪问题,基于质性研究范式和定量数据补充分析思路加以研究。研究发现,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运动员通过表达性写作暴露的压力源包括训练与比赛中的竞技压力源、俱乐部与队伍中的组织压力源、生活与学习中的压力源,自由式和结构式表达性写作都具有通过改善情绪和增加认知表露对压力源进行意义重建的作用,融入社会支持和反刍思维干预而修订的结构式表达性写作能够更有效地缓解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运动员的负性情绪。该研究对于缓解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运动员负性情绪、保持运动员心理健康、提高运动成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体育科学》于1981年10月创刊,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在近十多年的中文类体育学术期刊评价中,影响因子始终保持第一位。2012至2018年,《体育科学》连续获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文学术期刊,是唯一收录于中国
    2023-11-10
  • 03
    2023-11
    近日,经济与管理学院马飒教授与南京大学张二震教授合作论文《数字技术重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理论逻辑与中国战略》在CSSCI权威期刊《江海学刊》上发表。科技革命是国际分工深化的重要推动力。论文研究指出,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数字技术具有高渗透性、技能偏向性以及显著的网络效应,其广泛应用将引发要素投入结构与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弱化低技能劳动力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动摇现有的“资本、高技术+低技能”国际分工模式的基础。国际产业分工将出现产业分化与融合并存、平台化与弹性化增强、数字跨国公司主导力量崛起以及国家间分工地位分化加剧等趋势,以廉价的低技能劳动力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中国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战略,包括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重塑人才培养机制、主动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扩大服务业开放等。该研究对于中国应对数字技术冲击、重塑国际分工地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江海学刊》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1958年创刊以来,发表了大量反映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水平的学术成果,形成了“新颖、深邃、凝
    2023-11-03
  • 01
    2023-11
    10月30日,文学院傅益东副教授在《人民日报》学术版上发表题为《传承弘扬丝路精神 更好探究古代丝路文明》的文章。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文章认为,关于古丝绸之路的研究,在中西交通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推进古丝绸之路研究,我们更加深入地探究东西方文明交流融汇的历史,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推动用中国话语阐释古丝绸之路历史。其中,和平合作是基本前提,开放包容是重要支撑,互利共赢是深层动因。当前,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要求我们继续深化古丝绸之路研究,探究古代丝路文明。《人民日报》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创刊于1948年,是中国第一大报,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相关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10/30/nw.D110000renmrb_2
    2023-11-01
  • 27
    2023-10
    近日,经济与管理学院葛涛博士以南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上发表题为“Spillover effect of energy intensity targets on renewable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A spatial econometric approach(能源强度目标对可再生能源消费的溢出效应: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的科研论文。促进可再生能源消费,是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论文采用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自滞后模型检验省际能源强度目标设定的策略互动及其对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省级政府在设定能源强度目标时存在“竞相向上”的策略互动;本地和邻地的能源强度目标整体上能促进可再生能源消费,但在资源型地区和非资源型地区分别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能源强度目标主要通过优化能源产出和鼓励绿色创新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费。文章结论对我国利用能源强度目标管理降低能源强度、推动能源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再生能源》是爱思唯尔(Elsevie
    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