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16
    2022-09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5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累进创新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2项;“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项、铜奖5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6项;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金奖;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6项;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9项……我校这十年来人才培养标志性成绩显著,在各类办学指标中“百花齐放”,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大学永恒的核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形成“学在通大、成长在通大、发展在通大”的良好校风。这一组组数据、一串串硕果正是学校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育人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生动体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构建思政工作大格局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学校
    2022-09-16
  • 15
    2022-08
    “和同学们在一起分享知识或者人生经验,是我感到最充实和快乐的事。”从教24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沈小燕教授一直保持着对高等教育事业的热爱,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做青年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航人”。如何让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沈小燕一直在努力。理论与实务结合是她的一大教学特色,在课堂上,除了讲授书本知识,沈小燕尤其注重结合相关财务实践,以案例教学的模式带动同学们跳出课本,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把课本上的知识活学活用,也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她说道,通过分小组长期跟踪不同上市公司案例分析,根据课堂节奏设计案例分析内容,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核方式改革探索十多年,通过提高平时成绩占比,降低期末成绩的比重,让大家学习目的重在过程而不仅是应付考试。除此之外,随机的小组发言、自由组合的案例、课堂汇报,沈小燕独特的教学举措让课本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了夯实学生所学的知识,沈小燕每周都会抽出时间给研究生们开组会。“我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她会要求每位研究生每周交一份“周汇报”,将自己目前已完成的、未来想完成的内容都记录下来
    2022-08-15
  • 08
    2022-08
    三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从青葱少年到两鬓霜华,她始终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敬畏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预防医学专业负责人徐广飞教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重实际、求实效为育人基本原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考核结果为优秀,深受广大学生的爱戴和同行的美誉。教学精湛,潜心育人“徐老师始终将专业、教学和学生放在第一位,全身心地投入课程教学。”这是许多学生对徐老师的一致评价。徐广飞常常语重心长地叮嘱学生:“大学是成长成才的黄金期,要重视课堂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力求知行合一。”她培养出的学生不仅临床营养技能水平过硬,临床职业医师首次通过率更是位居学校医学类专业前列,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后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在担任预防医学专业负责人期间,她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本科教育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本为本”,践行 “四个回归”,专业获批江苏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2年起,为提升临床医学生的营养学素养,她开设了《临床营养学》选修课,近年来,针对国内临床营养学教材欠缺的现状,她积极与全国其他高校教师交流合作,主编出版了全国医药“十
    2022-08-08
  • 21
    2022-06
    横向科研项目立项944项,合同经费数再创历史新高;与通富微电合作成功获批江苏省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与崇川区政府共建南通大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江苏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立项建设和200万元中央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技术转移中心连续第五年入选全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这是过去一年我校在服务地方工作方面书写的闪亮答卷。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与学校建设“两手抓”、“两不误”,发挥科研优势,加大技术支持,增强科技创新动能,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模式,并提供跟进式服务,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为确保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了“通大贡献”。打好政策“组合拳”今年5月,电气工程学院张雷老师的发明专利“抑制SIC MOSFET 串扰的高关断阻抗驱动电路”,通过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预审,78天就完成了从申请到授权的全流程。此消息经“南通大学产学研”微信公众号推送发布,鼓舞了一大批偏实用性研究的“新工科”教师。张雷说,学校在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立后第一时间申请主体备案并成功加入专利预审资格名录,大大缩短了专利申请审查周期,不仅
    2022-06-21
  • 27
    2022-05
    赋能地方 凝聚校地相长“合作力”作为百余年老校,南通大学以“办有责任担当的大学”为己任,坚持“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在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上孜孜以求,积极为地方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和科技创新支持,形成了校地互动、合作互赢的良好局面。过去一段时间,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志杰、顾玉平、王明华等 9 名老师,纷纷奔走在南通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中职院校、群团组织中间,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宣讲。此前,学院还与南通市委宣传部共同组建了新时代理论武装中心,并联合举办研讨会,与崇川区城东街道结对共建“学习不止青年社”,为地方发展提供思想理论武装和科学方法体系。而当学校的人才、技术优势与地方建设产生越来越密集的“碰撞”,校地合作就有了更广阔的舞台。2021年,纺织服装学院张瑜教授团队凭借“高强高效土工复合材料的非织造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斩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其创新开发的超长纤维均匀梳理成网装备、宽幅高速高定量针刺装备、常温冷轧覆膜及多功能复合装备,目前正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环境综合治理、围海造田、国防和核工业设施等国家
    2022-05-27
  • 26
    2022-05
    时光无言,标记奋进者的坚实步履。2021年,南通大学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建设高校、首批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新增2个ESI前1%学科,9个国家级、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项、国家级人文社科项目28项;医学院位列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排行榜第27位、江苏省第3位。学校位列《2022中国大学评价》第106位,创下合并组建以来最好位次。2021年开创的新局面,映射出通大人在实干中致敬历史、在拼搏中开创未来的奋进姿态。2022年迎来党的二十大和建校110周年校庆,全体通大人更将胸怀“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历史宏愿,笃行不怠。强基固本 筑好人才培养“蓄水池”在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快速腾飞的今天,地方综合性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百十年办学实践,助力学校走出一条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要特别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在强化学生思想引领和家国情怀教育上下功夫,使我们的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校党委书记浦玉忠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要求。在新学期第一节《大
    2022-05-26
  • 25
    2022-05
    5月13日,一篇题为《为了五山地区的水清岸绿——江苏南通构建沿江生态绿色廊道的实践探索》的调研文章在《光明日报》红船初心专版整版刊登,又一次将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的青年智库效应放大到全国各地。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专门服务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与江苏发展的特色新型智库,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资政服务青年团队在过去八年间,主动策应国家战略,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用笔墨谱写出一曲曲“为人民立言、为时代发声”的青春之歌: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理论文章167篇,5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24篇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
    2022-05-25
  • 23
    2022-05
    今年上半年,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隔离层用700g/m2高强聚丙烯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合成材料被广泛运用于兰张铁路、贵南高铁、广汕铁路的工程建设中。这一非织造土工合成材料所依托的——我校纺织服装学院张瑜教授团队研发的超长纤维均匀梳理成网装备、宽幅高速高定量针刺装备、常温冷轧覆膜及多功能复合装备,目前正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环境综合治理、围海造田、国防和核工业设施等国家重大工程。“我们还根据新疆巴哈公路、中老铁路老挝段、冬奥会京张铁路隧道、南水北调一线、兰州机场垃圾填埋、西藏玉龙沟尾矿库等重大工程不同工况要求,实施了柔性化精准定制加工,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张瑜介绍说。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形成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作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南通大学人始终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主动对标“新技术”、对位“新战略”、对接“新工科”、对表“新时代”,多措并举赋能交通强国建设
    2022-05-23
  • 08
    2022-05
    从迷茫无措到目标坚定,从自我怀疑到信心满怀,从“负债累累”到成功逆袭……近日,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18级学生时泽尘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被上海海事大学录取,用坚韧、自律和拼搏实现了考研路上的逆风翻盘,诠释了青春的奋斗姿态。敢想:“永远不被外界定义”和初入大学生活的同学一样,从快节奏的高三生活转向自由开放的大学生涯,大一的时泽尘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远离了家庭的束缚,听不见父母的唠叨,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宿舍—食堂—电脑游戏”成为时泽尘日常“标配”的三点一线。然而,两年多的“自由”生活也让时泽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备战期末考试手足无措,在考场上面对试题无从下手,最终在学习上“负债累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电路原理四门学科“挂科”,大一大二累计积欠15个学分。这也使他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的“问题学生”。“难道我的大学就随意放任,自甘堕落吗?”“难道我真就成为无可救药的‘坏学生’吗?”看着舍友奔赴在不同的社团组织锻炼自我,看着同龄人在不同的科研竞赛屡创佳绩。“而我翻开大学的简历,只剩一纸空文,说不迷茫也是假的”,每到夜深人静时,时泽尘也不免开始焦虑起来,总感觉自己的前途如黑夜一般渺茫。“时泽
    2022-05-08
  • 19
    2022-04
    有一种新型纱线,它不仅能像盔甲一样抗切割、耐腐蚀,还能像棉布一般柔软,透气保暖、穿戴舒适。这种新型纱线出自我校纺织服装学院本科生团队之手,由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王林海、徐柠浩、汪领先组成的团队巧妙地将两种“凯夫拉”纤维材料单独成纱并线,制作出“双色凯夫拉耐切割耐高温防护用AB纱”。不久前,该新型纱线一举夺得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特等奖。“我们常常在新闻中见到,警察在出警时负伤、环卫工人被垃圾刺伤,这些因防护用具保护强度不够酿成的悲剧不计其数。”纺织工程专业192班的汪领先谈起团队设计AB纱初衷时说道。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防护装备在制造、屠宰、建筑、伐木、体育等领域中皆有应用,且需求量不断
    2022-04-19
  • 16
    2022-03
    大家好,我是来自电气工程学院电193班的葛金田。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青春故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两年军旅,锤炼青春自强意志,立志报国;五载求学,以青年热血投身“科技强国”梦。将报国之志融入学习科研中,我一直在奋斗的路上。2017年7月,我进入了南通大学,恰逢社区号召应征入伍,从小就怀揣从军梦的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军报国,带着建功立业的雄心,踏上了开往军营的列车。三个月新兵连的艰苦训练后,我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93459部队。午休时段和训练结束后的夜晚,经常可以见到我在训练场上自我加练的身影。功夫不负苦心人,在营里组织的专业比武竞赛中,我发挥出色,勇夺“神炮魂”擂主称号,并参加了空军“蓝盾-18”实弹战术演习。来到甘肃戈壁,风沙漫漫,夹杂着黄沙的狂风打得人脸颊生疼。演习驻守半个月里的风餐露宿让我体会到军旅生活的艰辛。尽管条件艰苦,但我没有任何怨言,始终默默地坚守在岗位上,像一棵坚挺不屈的边塞胡杨。面对“敌机”随时随地地“招呼”,我枕戈待旦,在指挥所的帐篷里搭起了床铺。因为在甘肃实弹战术演习的优异成绩,我所在的营作为全军唯一一个弹炮营于2018年8月奔赴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参
    2022-03-16
  • 05
    2022-03
    大家好,我是第22届南通大学莫文隋研支团团长,来自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研21土木工程学硕班的陈佳旭,今天是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志愿服务与支教心得。且行且知 且知且行听了一场演讲,我就来了。两年前的那场“莫文隋”支教宣讲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记得在宣讲会上,第20届莫文隋支教团一位学长讲述了他的支教经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他提到在他班上,有个孩子一次考试考得非常好,他的心愿是想吃次汉堡包。为了满足他这个小小的心愿,学长带他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当时我就想,我要去支教,把孩子们都带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深知志愿服务是体验社会的机会,支教并不是一种单向的付出,更多的是志愿者与受助者的一趟相互感激、共同成长的温暖旅途。2020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给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的回信中,勉励研支团成员接力守护孩子们的梦想,继续弘扬“莫文隋”精神,努力为祖国教育扶贫事业做出新的贡献。娄勤俭书记的回信也更加坚定了我去支教的决心,支教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青春无悔 奉献闪光2020年8月,我和五位同伴一同前往青海省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刚到青海
    2022-03-05
  • 28
    2022-02
    “冬奥会刚刚结束,我正在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把冬奥知识揉进去。”“我也是。最近大家是不是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今晚要给学生上‘质点运动学’内容,已经做好了与冰雪运动员滑、抛、翻滚等动作相关的课程设计。”……你可能想象不到,以上讨论来自于理学院的一场小型座谈。与会的四位老师深度陷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探索中,默契地挖掘着冬奥会这个时事热点背后蕴含的思政元素,为各自的课堂所用。作为在全校课程思政改革中反应较快、行动较早的二级学院之一,理学院的四个专业、上百门课程已经基本实现“课课有思政元素”,一百多位授课老师也做到了“人人有课程思政”。文化更自信,理科老师不惧讲思政2月21日晚6:30,海洋技术211(杏)、212(杏)的同学们开始上新学期第一节《大学物理》。授课老师是理学院物理系教授周玲。她的开场白,从牛顿在16世纪伦敦暴发鼠疫期间通过刻苦钻研获得数学、力学和光学上的系列伟大发现,导入微积分、矢量代数等贯穿于《大学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手段,同时援引冬奥会场上运动员腾空翻滚的瞬时画面图片,指出用物理学原理可以解释这些动作的科学性,最终落定在“质点运动学”的章节讲解上。为何选择这样开场?周玲说
    2022-02-28
  • 22
    2022-02
    大家好,我是中国红十字“会员之星”,来自公共卫生学院预防182班的周昊杰,很荣幸有机会能与大家分享我在红十字会的志愿服务经历。初遇红十字 静待新旅程在我小的时候,家附近的广场上设置了献血点,总有叔叔阿姨捂着手臂出来,手中拿着一张证书。我好奇去问这是什么,他们告诉我这是献血证。“献血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哦,等你长大后也可以献。”小小的我便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时间转眼来到2018年的夏天,即将步入大学的我也迎来了18周岁的生日。生日第二天,我便前往献血点,完成一直以来的心愿。终于,我也收到了那张盼望已久的献血证。轻轻抚过它,我想象着可以帮助需要的人渡过难关,自豪之情油然而生。那一刻,我的心中便悄然埋下了一颗志愿的种子,只待雨露润泽,便可以生根发芽。投身服务 传递温暖怀揣着青春与梦想,我来到了通大。大学生活是全新的体验,刚进校不久,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校红十字会实践部,在这里,我有机会参与各项基层志愿服务活动,体验温暖与感动。丰富的志愿经历让我收获良多。其中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在“三对一义务家教”中的体验。在活动中,我们耐心地为孩子们答疑解惑,还和他们一起做手工、玩游戏。小孩子的眼是纯净的,笑是
    2022-02-22
  • 08
    2021-12
    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课程思政研讨会,共同商讨生物学科深挖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路径和方法;40余名师生将专业课堂搬到南通都市农业公园,在田间地头上信仰公开课,稻花香里话百年;自10月份恢复课堂教学以来,先后有4位老师为学生带去课程思政示范课,实现课程思政“春风化雨”……新学期以来,生命科学学院结合生物学科专业特色,发动全院教师不离专业讲思政、渗透思政讲专业,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教书”到“育人” 拨开认识迷雾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书、育人,但在高校,专业课教师往往更注重教书职责而忽略育人使命。随着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不论文史哲还是理化生,各个专业学科都必须擎起立德树人大旗。生物科学这种纯理的学科,如何引入思政元素并将其自然而贴切地嵌入课堂?起初,这个问题让很多授课老师摸不着头脑:理科主要讲定理、讲公式,讲思政,不会。“大势之下,如何让专业课教师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必要性,在课内课外深挖思政元素,让我们的思政课程真正做到有情有义有爱有温度,是学院当前思考的首要问题。”生科院党委书记季凌燕说。为了让老师们从专业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应用于课堂,学院特意向老师群体普
    20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