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27
    2023-12
    近日,我校纺织服装学院教师吴元新、吴灵姝、倪沈键做客央视三套《我的艺术清单》栏目,讲述了数十年来保护和传承蓝印花布的故事。在五十分钟的节目中,元新蓝团队介绍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保护、研究、创新和传承中的故事,以及我校蓝印花布研究所在培养全国蓝印花布传承人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在节目最后展示了我校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近期创作的蓝染服饰作品,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在全国的影响力。《我的艺术清单》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制作播出的深度访谈节目,为观众深度挖掘时代人物与艺术的正能量故事。节目由央视著名主持人朱迅主持。(倪沈键)
    2023-12-27
  • 21
    2023-12
    12月21日,《人民政协报》刊发全国政协委员、我校施卫东研究员题为《以区域协同助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5年来,规划政策体系形成并不断完善,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但仍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因此,必须紧抓科技创新牛鼻子,进一步加强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构建好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可以通过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开放创新平台促进科创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提升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国际影响力、建立科技创新共同体的组织和管理机制等举措,支撑好长三角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列,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epaper.rmzxb.com/rmzxbPaper/pad/con/202312/21/content_54586.html
    2023-12-21
  • 21
    2023-12
    12月18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右头条位置以《绘好同心圆 聚力促发展》为题,关注我校“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建设。2020年以来,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在全省高校开展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作,59个基地陆续入选,我校“张謇爱国同心教育实践基地”位列其中。报道中指出,我校“张謇爱国同心教育实践基地”不仅包括统一战线“同心之家”,还拓展到张謇教育史馆、张謇企业家精神研学中心等多个主体。围绕基地建设,我校紧贴办学特色,走出校园与各类资源精准对接,努力绘就统战工作最大同心圆。(校报学生记者 张珂媛)相关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12/18/content_633201.htm?div=-1
    2023-12-21
  • 06
    2023-12
    12月6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在头版以《履职尽责助力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为题,就深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问题采访全国政协委员、我校教授施卫东。据悉,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全省政协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施卫东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为长三角区域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要和科研团队一起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夯实基础性科研创新优势,联合企业持续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畅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高校科研成果成为产业创新的“加速器”,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s://xh.xhby.net/pad/con/202312/06/content_1271324.html
    2023-12-06
  • 22
    2023-11
    11月22日出版《江苏教育报》以《用关爱点亮困境儿童未来》为题,关注我校江海心悦团队“筑梦童心”志愿服务项目。文章从“分类摸底分级帮扶”“打造‘123心悦模式’”“谱写爱的双向奔赴”等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我校志愿团队的服务举措。近日,由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举办的2023年省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揭晓,我校公共卫生学院江海心悦团队从全省15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多年来,该团队深入困境儿童家庭调研,依托困境儿童风险评估规范,开展心理咨询、学业辅导、兴趣开发、关爱陪伴等系列活动,个性化精准帮扶,改善困境儿童心理状况,通过家长课堂、沙龙等,传授科学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团队还与社区、学校、政府等联合建造心悦“梦想空间”,创制困境儿童多元互动课程,面向社会招募义工,为每一个“梦想空间”配备1名专职心理咨询师、2名社会工作者和活动志愿者。我校2023级新生入学典礼上,团队成员呼请更多通大学子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传承大爱与奉献。(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
    2023-11-22
  • 13
    2023-11
    10月27日,《中国档案报》在“江风海韵话张謇”专栏以《“责无旁贷,必合力图成”——张謇与复旦公学的创办》为题,整版刊发我校退休教师庄安正理论文章。文章从“缘由探秘”“饭馆会商”“‘万圆’捐赠”三个方面讲述了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对复旦公学创办做出的重要贡献。据悉,1905年3月7日,马相伯在上海率领师生脱离震旦学院,迈出了创办复旦公学(现复旦大学)的第一步。张謇到沪办事知晓此事后,立即表态,支持马相伯“旨在于上海推动创办一所中国人自己的大学”。随后他采取一系列行动,助力解决了复旦公学初创时所遇的众多困难。(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www.zgdazxw.com.cn/culture/2023-10/27/content_342651.htm
    2023-11-13
  • 10
    2023-11
    11月8日的《中国教师报》以《“情境教育的计量研究”论坛举办》为题,关注我校情境教育研究最新研究成果。据了解,10月28-29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专门设置“情境教育的计量研究”主题论坛,发布我校情境教育研究院的计量研究成果。王灿明教授通过对30年来我国中小学情境教学的文献分析,展示出情境教学“一体多翼”的发展态势;李祖祥教授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的情境分析,发现情境问题真实性不足、情境设计科学性不足、情境素材时效性欠佳等问题;陆平教授通过对李吉林的55个阅读课例的情境分析,认为感受性乃是其鲜明特征,主要倚重形象鲜明、生动直观的情境来感染儿童。这些研究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安桂清教授的高度评价,认为南通大学情境教育研究团队加强情境教育的计量学研究,是以跨学科研究推进情境教育创新的一次成功尝试。这是我校教科院第3次承办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情境教育主题论坛,扬子晚报、江苏科技报和南通发布等多家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毕士捷)相关链接:中国教师报:http://www.c
    2023-11-10
  • 03
    2023-11
    11月2日出版的《中国科学报》以《南通大学开启“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新征程》为题,关注我校与南通市“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据报道,10月31日,我校与南通市人民政府签署“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协议,同时发布“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实施方案,全面开启“名城名校”同向发力、融合发展的新征程。多年来,我校以南通地方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校企合作载体、拓宽合作渠道、深化合作层次,切实提高对社会服务的贡献度;以“对接国家战略 服务江苏发展”为宗旨,围绕“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等主题潜心研究,咨政建言,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贡献智库力量。(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3/11/376906.shtm
    2023-11-03
  • 01
    2023-11
    11月1日出版的《新华日报》以《南通大学研发新型荧光显影剂》为题聚焦我校学生团队科研成果。据报道,我校药学院本科生“祎协生物创新团队”从肿瘤代谢特性出发,研发出基于肿瘤选择性的体外喷洒型荧光造影剂HTC,能够让肿瘤快速“现踪影”, 且对患者无副作用。相比于传统荧光显影剂,喷洒型荧光显影剂基于肿瘤酸性微环境特异性激活荧光,可以有选择地点亮肿瘤细胞,且可以在肿瘤组织内双光子成像,背景干扰低。针对手术中肿瘤切缘口或清扫淋巴结组织,利用体外喷洒型荧光显影剂,只需3分钟即可成像,并可以实时指导医生术中快速切除肿瘤。这种肿瘤荧光显影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当前,肿瘤选择性荧光造影剂HTC已获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等医院伦理审查同意函,正在开展临床样本检测,信噪比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实验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检验准确率达95%。目前,该项目已获得多位相关领域专家的肯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申请专利7项。(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xh.xhby.net/pc/layout/202311/01/node_10.html#content_1257821
    2023-11-01
  • 16
    2023-10
    10月11日出版的《科技日报》以《我科研人员发现枸杞壮骨的药效物质调控机制》为题,关注我校科研新成果。据报道,我校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教授与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团队合作,发现枸杞中的全新核酸类药效物质miR162a能够直接被哺乳动物消化道吸收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各个器官,通过“跨界调控”的形式,直接靶向哺乳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促进骨细胞生长,治疗骨质疏松。鉴于枸杞中miR162a的丰度相对较低,团队还开发了转基因本氏烟叶来过表达miR162a。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miR162a来治疗骨质疏松症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目前,该研究成果在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杂志上发表。(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3-10/11/content_560693.htm?div=-1
    2023-10-16
  • 11
    2023-10
    10月1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整版画刊的中心位置刊登我校外籍教师在伶工学社体验京剧的照片。“学习强国”平台首页也进行了相关报道。据了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戏曲、影视剧、网络文学等加快“出海”、持续“圈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类型丰富、形式多样,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人民日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10/10/nw.D110000renmrb_20231010_1-08.htm“学习强国”平台: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5735039690747819610item_id=15735039690747819610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
    2023-10-11
  • 22
    2023-09
    9月21日出版的《中国交通报》以《锚定高质量发展 阔步迈向新征程》为题,整版报道我校办学成效。文章从“筑好党建堡垒 引领高质发展”“点燃培养引擎 奏响教育凯歌”“聚力高峰造势 做强科研支撑”“服务社会发展 贡献高校力量”四个方面详细讲述了我校的办学成效。作为江苏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我校始终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价值追求、“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治校水平,以实际行动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教育强国贡献力量。接下来,我校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推动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服务区域经济主战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锚定“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目标奋楫笃行,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发出通大强音、提供通大方案、作出通大贡献。(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
    2023-09-22
  • 20
    2023-09
    9月19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在头版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为题,聚焦我校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据报道,文章从“抓实理论学习 夯实思想根基”、“深入调查研究 释放发展动能”、“坚持以学促干 推动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详细讲述我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我校以“产业链”为媒,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地方产业发展优势、学校发展动能,共建多元化科研攻关团队,为企业“送技术、送服务、解难题”,有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为了深化“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行动,我校坚持高站位、立足高标准、聚焦高效能,从理论学习抓起,筑好党建堡垒。(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xh.xhby.net/pc/layout/202309/19/node_1.html#content_1242957
    2023-09-20
  • 16
    2023-09
    9月15日出版的《新华日报》以《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科教兴国生动实践》为题,关注我校教师热议全省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精神。近期,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召开。作为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我校纺织服装学院教授、纺织工程专业负责人刘其霞在主题教育中深受鼓舞。她表示,学校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找准了国家重大战略之需。我们要以国家需求为牵引,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突破应急救援特种防护材料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围绕行业所需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为纺织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xh.xhby.net/pc/layout/202309/15/node_3.html#content_1241906
    2023-09-16
  • 11
    2023-09
    9月8日出版的《光明日报》以《花开三千米高原》为题,报道我校莫文隋研支团的故事。据报道,今年我校的新生录取名单中有一位来自青海省海南州的藏族学生斗改吉,她是我校莫文隋研支团支教过的学生。在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支教期间,我校第20届莫文隋研支团团长张玲负责斗改吉所在班级的教学。在支教期间,张玲将每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整理成知识清单、编成情景剧,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听到的每一句话都是重点和精华,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对于接受力比较弱的同学,她每天都抽空,在办公室一对一辅导,做试题、讲错题,她的细心与耐心也让斗改吉重拾学习的兴趣,最终走进老师所在的课堂。我校自2015年起组建“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积极响应“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至今已有8届共52名志愿者赴西部地区进行支教活动。志愿者们克服生活、文化、语言上的差异,承担语文、英语、地理等11门类科目教学,先后发起“通大爱传青海”公益行动,设立“莫文隋”奖学助教基金,直接教授学生5000余人,保障每一个孩子的每一门课都不掉队,成为江苏志愿者的一张亮丽名片。(校报学生记者 周雨)相关链接:https://epaper.gmw.cn/g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