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05
    2022-12
    三天三夜,72小时的奋战,高压赛制下,每一位参赛队员都废寝忘食、分秒必争,用知识与坚韧与时间赛跑,以优秀水平完成赛题;配合默契、不懈探索,以进取之姿勇攀数学建模之峰,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不久前,我校学生团队从五万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为学校在此项竞赛的战绩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树立信念 笃志前行“一等奖是竞赛的结果,坚持是团队的成功密钥。”初次参赛就摘得桂冠的电子信息工程204班冯长乐、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201班刁永杰和电子信息工程204班罗坤难掩喜悦的心情。这支“首次亮相”的小队自组队以来,三人就抱着势必走到最后的信念,从未轻言放弃。“如果没有坚持的信念,我们也不会有现在的成绩。”刁永杰说道,“比赛最重要的就是你有什么问题要和队友及时沟通,这样才能实打实发挥出‘1+1+13’的力量。”“取得好成绩是同学们努力过后的水到渠成。”指导老师、理学院陆海华副教授评价道。他一直认为这支队伍具有获奖的能力,“三个都是我教过的学生,他们的技术能力是过硬的,同时他们对于数学建模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期望队员们能将此次在竞赛中学到的课外知识继续钻研下
    2022-12-05
  • 29
    2022-11
    11月20日晚,一场以“庆祝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为主题的专场音乐会,在意大利籍外教、南通大学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Roberto带领下,浓情献演南通大剧院。这是南通大学交响乐团今年11月以来为通城人民送上的第二场高雅演出。11名外籍教师是两场演出中不折不扣的实力担当,为创新推动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随着外籍教师引进力度不断加大、数量稳定增长、作用发挥日益显著,我校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际化科研水平得到不断提升。遇见通大 拥抱通大去年6月开始在艺术学院教授声乐的意大利籍教师Beatrice,因为在中国的几次演出而认识通大,表示“来到学校的第一刻,就被这里深深吸引住了”,决意借助通大舞台分享她对歌剧的认识与热爱;两年前加盟智能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巴基斯坦籍教师Jaward,十分满意通大提供的科研平台,“能与中国顶级学府的院士团队及医学、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合作,我感到无上光荣”……自从国际交流合作成为高校第五大功能,我校便坚定地把引进外籍教师、留住外籍教师作为推进学校国际化发展、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化科研水平的重要抓手,大力开
    2022-11-29
  • 23
    2022-11
    有效利用GPS控制系统,及时改变算法演变时间,让高速状态之下的小车依旧完美地按照既定轨道运行,为未来智能汽车高速运行提供有效参考;使用云台和舵机,创新设计小车结构,通过电磁识别搬运,让实用性小车成为可能;自主编写算法,实现多车队列变化,让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协作更加默契……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总决赛赛场上,我校三支参赛团队在智能小车上不断创新,分别斩获了极速越野组、智能视觉组、多车编队组一等奖。冲刺,飞速越野!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的创意型科技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种具有工程实践探索性的全国顶级赛事,涵盖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计算机、机械与汽车等多个学科专业。来自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耿俊杰、焦仕杰和来自张謇学院的李正鹏组队报名参加了极速越野组项目。比赛中用到的智能小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极速越野组指定使用的小车模型是所有组别中最大的,既要求小车按轨前进,又要注重小车的速度。三位同学选择了一款可以让小车速度达到十多米每秒的电机,然而在高速的状态下的小车总是难以控制,发生偏移驶出跑道是常有的事。“我们实验
    2022-11-23
  • 27
    2022-09
    金风玉露,秋风送爽。九月的通大又迎来了新鲜的“血液”,校园里处处是“欢迎新同学”的横幅与立牌,灿然一新的迎新氛围扑面而来。带着父母的叮咛,背上沉甸的行囊,8226名本科新生朝气蓬勃,怀揣着激情和梦想,步入了百十通大,开启新的人生历程。他们当中,或多才多艺,或独立自主。他们表示“要以昂扬的斗志在南通大学扬帆逐梦”。才艺满满,他们获奖无数据不完全统计,超过30%的2022级新生在中学阶段获得各类大奖,其中30余人曾获国际赛事奖项、217人曾获国家级奖项、258人曾获省级奖项,还有409名新生有乐器、舞蹈、书画等特长。信息科学学院的新生严律曾获得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省二等奖。高考结束后,他走进了南通大学综合评价考场。“南通大学一直就是我的首选,是我第一志愿的大学。”怀着对电子仪器的兴趣,他选择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谈及大学四年,他对学习生活已有了紧密的规划,“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会多参加科研竞赛,不辜负自己的大学时光。”曾获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二等奖的何珺茹是经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小萌新”。她也同样计划着在大学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锻炼自己。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录
    2022-09-27
  • 22
    2022-08
    潜心治学,甘为人梯。从教以来,外国语学院王建新副教授潜心教学,扎根讲台,为人师表,律己育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教书育人的深刻内涵。潜心教学,不忘育人“Perseverance. Continuity. Accumulation.”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积少成多)。一直以来,王建新始终以这三个词作为大一新生第一堂大学英语课的开场白,道出英语学习的真谛,通过谚语“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指明英语的学习绝非一朝一夕,大学生更需时刻记住“An idle youth, a needy age”(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从新生入学第一课到平时的大学英语课堂,王建新一直秉持教学与育人并重的教育理念。大学英语作为各类本科院校最大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对象几乎涉及所有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因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王建新任教过文、理、工、艺体等各专业。对于不同专业,他不是一本教案教到底,而是根据专业不同进行调整,适当融入跨文化与专业特点。在教授“The humanities: Out of date?”(人文学科:过时了吗?)这一课时,
    2022-08-22
  • 15
    2022-08
    “和同学们在一起分享知识或者人生经验,是我感到最充实和快乐的事。”从教24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沈小燕教授一直保持着对高等教育事业的热爱,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做青年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航人”。如何让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沈小燕一直在努力。理论与实务结合是她的一大教学特色,在课堂上,除了讲授书本知识,沈小燕尤其注重结合相关财务实践,以案例教学的模式带动同学们跳出课本,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把课本上的知识活学活用,也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她说道,通过分小组长期跟踪不同上市公司案例分析,根据课堂节奏设计案例分析内容,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核方式改革探索十多年,通过提高平时成绩占比,降低期末成绩的比重,让大家学习目的重在过程而不仅是应付考试。除此之外,随机的小组发言、自由组合的案例、课堂汇报,沈小燕独特的教学举措让课本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了夯实学生所学的知识,沈小燕每周都会抽出时间给研究生们开组会。“我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她会要求每位研究生每周交一份“周汇报”,将自己目前已完成的、未来想完成的内容都记录下来
    2022-08-15
  • 08
    2022-08
    三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从青葱少年到两鬓霜华,她始终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敬畏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预防医学专业负责人徐广飞教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重实际、求实效为育人基本原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考核结果为优秀,深受广大学生的爱戴和同行的美誉。教学精湛,潜心育人“徐老师始终将专业、教学和学生放在第一位,全身心地投入课程教学。”这是许多学生对徐老师的一致评价。徐广飞常常语重心长地叮嘱学生:“大学是成长成才的黄金期,要重视课堂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力求知行合一。”她培养出的学生不仅临床营养技能水平过硬,临床职业医师首次通过率更是位居学校医学类专业前列,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后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在担任预防医学专业负责人期间,她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本科教育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本为本”,践行 “四个回归”,专业获批江苏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2年起,为提升临床医学生的营养学素养,她开设了《临床营养学》选修课,近年来,针对国内临床营养学教材欠缺的现状,她积极与全国其他高校教师交流合作,主编出版了全国医药“十
    2022-08-08
  • 01
    2022-08
    孜孜不倦致力自身发展,为教学插上翅膀;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徐慧教授走上讲坛已近三十年,“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就是学生航行之路的陪跑人,成就千千万万学子的同时,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徐老师的教学态度很认真,每次都会提早好久到教室。”上过徐慧教授课的同学对她的教学都赞不绝口。对待日复一日的教学,徐慧总是会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除了现有的书本,她还会收集很多教学案例和视频,结合自己的经验,汇总之后再传授给学生。“课堂上的PPT一看就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们看到之后都非常感动。”软件工程专业19级的计逸辰说道。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新型的教育技术也逐渐出现,PPT演示成为诸多老师上课的首选,虽然方便直观,但PPT的使用其实蕴含着很大的学问,排版、字体等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感受和老师的使用效果。如何使用好PPT,徐慧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更是发表了相关的教改论文。“好的PPT不应该是教师的讲稿,应该是教学内容呈现的工具。”相比起满页的文字提示,徐慧的PPT几乎每一页非图即表。她认为,专业知识的原理、算法的运用过程才是学生们最应该了解清楚的,用
    2022-08-01
  • 25
    2022-07
    “教师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大学毕业后,外国语学院杨卫芳老师就扎根大学英语这门公共课程的教学一线。在这24年的职业生涯里,尽管每学年承担四百多学时繁重的工作量,但她始终以真诚的爱心对待学生,以满腔的热忱上好每一堂课,以不懈的研究提升教书育人水平,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至今,她教过的学生近万人,不少已经成为技术骨干或行业翘楚。教书育人,做青年学生的精神导师“杨卫芳的课永远充满了激情,喜欢她的课是因为她总是将课程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将厚植理论根基和培育家国情怀相结合,将明辨西方价值观念和引导认同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教技师范211班的田鑫十分喜欢杨卫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授课方式,“杨卫芳讲的道理总是像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激扬斗志,使我们能够坚定自信,将报国之志融入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杨卫芳一贯坚信: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她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传播到大学生的心田,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真情投入激励学生,以言传身教
    2022-07-25
  • 18
    2022-07
    课堂上旁征博引,实验室里厚积薄发,她心中铭记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严谨治学、孜孜以求,勇于开拓、甘当人梯。她是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张齐,用一个个踏实的印记为人生注脚,用一个个全新的目标为学子领航。今年是张齐登上讲台的第20年。她先后讲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智能仪表与设计》《虚拟仪器技术》《电工电子学》《电工电子实习》等多门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对待教学,她坚持每轮课程重新备课,力求紧贴行业热点,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重塑,拒绝“炒冷饭”。“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工程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我总希望把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应用领域介绍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张齐说。“张老师的板书非常漂亮,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很精美。”这是学生们对张齐课堂的普遍反映。多年来,张齐始终坚持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进行授课。在张齐看来,除了语言,教师的板书和课件也是和学生沟通的重要工具,同样需要精心设计,力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多媒体演示动画效果,展示复杂的系统结构图有绝对优势,但是详细的电路图讲解,公式的推导,我一定会用板书。希望在我一步步的引
    2022-07-18
  • 12
    2022-07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生春风。”从教7年来,生命科学学院巩杰副教授始终把“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作为自己事业的追求目标。先后教授过海洋生物学、生物饵料培养学、海洋药物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海洋活性物质实验、生物技术发展前言专题等专业课程。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三尺讲台守初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是自己应有的的使命”。课堂上的他,永远是充满激情的。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他总是认真准备,精心备课,钻研教材教法,注重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记得第一年走上讲台,虽然那时是我科研和生活压力最大时候,但是我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必须对我的学生负责。为了给同学们呈现一个完美的课堂,每次上课的前一天我几乎都会备课备到凌晨一两点,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充实,尤其是在课上看到同学们那种求知的眼神,让我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欣慰,那么值得。”巩杰说道。针对生物相关专业课,以往的板书、黑白挂图等常规教学手段缺乏趣味生动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和畏难的情绪。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巩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2022-07-12
  • 09
    2022-07
    纺织服装学院有这样一位“80后”女教授,2009年博士毕业后选择回母校工作,年仅26岁的她是学校当时引进的最年轻的博士之一。在母校工作13年来,她踔厉奋发,深耕科研,先后入选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培养对象,为推动纺织工程专业建设和纺织学科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就是纺织服装学院院长助理、纺织工程系主任、纺织工程专业负责人刘其霞教授。启智润心,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航者“她是位喜欢讲故事的老师,严格而又亲切。”这是学生们对刘其霞老师的一致评价,“刘老师敏捷的思辨能力与创新思维很让我们受启发,听刘老师讲课是一件幸福的事。”课堂上,除了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外,同学们还会听到一些与课堂教学知识有关的国内外时事新闻,或是刘其霞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亲身经历。在介绍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性的时候,她会提到在读研期间在上海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当志愿者时的一些亲身感受;在讲授文献管理软件的利用时,她常常将自己曾经在管理文献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大家分享,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除了丰富的案例介绍外,刘其霞在教授知
    2022-07-09
  • 27
    2022-06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期许。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化学化工学院商艳芳副教授的毕生追求。“作为一位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的心。”二十年的从教生涯,商艳芳用日复一日的勤奋踏实,诠释了高校教师的平凡与伟大。“同学们,刚才VCR中的化学神曲大家想挑战一下吗?两周后的周三,我们以小组《化学生僻字》歌唱比赛的形式,进行一次第二课堂活动展示,到时老师会出巨资为大家送上大奖哦!”在商艳芳的课堂总会有一些让学生喜欢的环节。“商艳芳老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每一节课都用情至深,能抓住我们这些大一新生的特点,不仅润物无声地融入了思政元素,更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巧妙衔接,实现了课堂翻转。”高201班班长孙凝这样评价商老师的课堂,在《化学生僻字》歌唱比赛中,同学们为了在表演时能出彩,小组成员从标注拼音开始,一句句地背歌词,背元素周期表,查阅相关资料。“不知不觉间,神曲《化学生僻字》中蕴含的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元素已悄然内化于心,同时还磨炼了我们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每次开课前,商艳芳总会建课程QQ群。无论多晚
    2022-06-27
  • 11
    2022-05
    随着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落下帷幕,考研的同学们终于等到了收获的季节。截至目前,医学院共有255人考研被录取,其中123人选择留在母校继续深造。这当中既有曾获省三好学生、年级专业综合测评第一,获得推免资格的临床178班钟人昊,也有专业年级考研最高分的临床179班李璇、口腔171班张馨月、护理181班胡飞鸿。他们用坚持和奋斗收获了各自在本科学习生涯中一份满意的答卷,他们将在母校攻读研究生作为新起点,续写他们在通大的成长故事。选择通大不后悔“学医是我从小以来的梦想。”出生医生家庭的李璇,从小就对医学耳濡目染。“南通大学医学院在我们家是高频词汇。”她在高中时就明确了将南通大学作为自己梦想的启航地。“校园濠河环绕,环境优美宜人。茂密的树木和错落有致的教学楼,透着浓浓的历史厚重感。”谈起大一刚来到学校报名时的情景,李璇仍然历历在目。在通大这几年,她表示“真的学到许多,对自己的选择从不后悔。”对于通大的医学生来说,在入学时学院会安排新生参观人体解剖室。“把我的遗体捐给学校。做成人体骨骼标本,让一代代医学生摸着我的骨骼,步入医学神圣的殿堂。”看到夏元贞教授的遗骨,当初的震撼与感动如今还埋藏在钟人昊的
    2022-05-11
  • 08
    2022-05
    从迷茫无措到目标坚定,从自我怀疑到信心满怀,从“负债累累”到成功逆袭……近日,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18级学生时泽尘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被上海海事大学录取,用坚韧、自律和拼搏实现了考研路上的逆风翻盘,诠释了青春的奋斗姿态。敢想:“永远不被外界定义”和初入大学生活的同学一样,从快节奏的高三生活转向自由开放的大学生涯,大一的时泽尘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远离了家庭的束缚,听不见父母的唠叨,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宿舍—食堂—电脑游戏”成为时泽尘日常“标配”的三点一线。然而,两年多的“自由”生活也让时泽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备战期末考试手足无措,在考场上面对试题无从下手,最终在学习上“负债累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电路原理四门学科“挂科”,大一大二累计积欠15个学分。这也使他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的“问题学生”。“难道我的大学就随意放任,自甘堕落吗?”“难道我真就成为无可救药的‘坏学生’吗?”看着舍友奔赴在不同的社团组织锻炼自我,看着同龄人在不同的科研竞赛屡创佳绩。“而我翻开大学的简历,只剩一纸空文,说不迷茫也是假的”,每到夜深人静时,时泽尘也不免开始焦虑起来,总感觉自己的前途如黑夜一般渺茫。“时泽
    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