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30
    2020-08
    凝心聚力谋发展 撸起袖子加油干8月30日上午,服务地方工作处党支部举办“党建+业务”主题党日活动,学习贯彻校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精神,传达校党委书记浦玉忠的讲话精神和校长施卫东作的学校工作报告。服务地方工作处党支部书记、处长高江宁主持活动,并就夺取“下半场”的“双胜利”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政治站位要更高,要站在全校事业发展的全局,对照“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找短板、破瓶颈,以党建工作引领业务工作,使党建与业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是工作节奏要更快,要以党建凝聚初心使命、以业务蓄力发展动能,强化责任担当,做到齐心协力,量质并举,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与服务效能,高质量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三是服务工作更精准,要不断拓展合作渠道,优化区域合作布局,精准推介科研成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业务服务发展的最强驱动,迈出“党建与业务双促进共发展”的坚实步伐。服务地方工作处副处长周欣阳以“凝心聚力谋发展 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主题,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原则、重点举措以及怎样抓好基层党建,确保支部建设提质增效等方面系统解读了《新时代江苏高校党支部
    2020-08-30
  • 18
    2020-08
    “一年来,大家克服了高原反应和疫情影响,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认真投入支教工作,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在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中激扬青春、收获成长,我感到非常高兴。”7月23日,一封振奋人心的回信,从2000公里外的江苏南京“飞”到正在青海省贵德县支教的南通大学第21届莫文隋研支团成员的身边。近千字的信件,字里行间洋溢的满是浓浓的关爱和殷切的期望。写这封信的,正是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手捧回信,研支团成员激动万分:“支教的一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责任’二字的分量,未来无论我们所做何事,身在何处,始终不会忘记娄书记的殷殷嘱托,继续坚定将‘小我’融入‘大我’,更好地传承弘扬‘莫文隋’精神。”回信背后的故事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贫困面广,经济发展滞后,对口援建成为帮助当地摆脱贫困的最佳路径。于是十年间,从扬子江畔到三江之源,“苏青一家亲”的深厚情谊把两省人民紧紧连在一起。教育扶贫,成为江苏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生动注脚。时间回溯到一年前。去年8月7日,娄勤俭率江苏省党政代表团赴青海,就进一步推进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各项工作进行考察交流。考察期间,他专程看望慰问了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并
    2020-08-18
  • 17
    2020-08
    朱涵是我校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临毕业前,他和36位同学一同与知名钢铁企业中天钢铁集团签订了就业协议,成为江苏省重特大产业项目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储备人才。“我一直想留在沿海城市工作,学校不仅帮我们推荐就业机会,还安排专车接送我们去面试。”家在云南的朱涵找到了称心的工作,对学校的帮助十分感激。“‘小规模、多批次’地把用人单位请进来,‘点对点’地把毕业生带出去,两相结合,既牢牢把握了校园疫情防控要求,又高效促进了就业供需精准对接。”副校长侯文华表示,组织毕业生到名企优企参加“点对点”面试签约,是学校统筹疫情防控和精准服务毕业生就业开展的一项创新举措,受到了毕业生们纷纷点赞。主动牵线搭桥 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从三月份开始,学生工作处副处长金翼的手机里,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几十个就业工作微信群的整百条信息。除了给不同学院推送招聘信息外,他和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同事们每天还要打上百个电话联系各地企业,询问和搜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受疫情影响,线上招聘成为今年校园招聘的主流方式。“企业招聘高峰期与学生求职高峰期有时间差,我们要事先摸清企业招聘需求,与毕业生期待准确对接,帮助学生实现精
    2020-08-17
  • 07
    2020-07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近一年来,我校通科微电子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硕果累累。作为学校首个“产业学院”,通科微电子学院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引领,依托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对接产业链,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共同体。不久前,通科微电子学院还入选了江苏省首批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成为我校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新“引擎”。对接产业链 优化“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随着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如何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如何在产业转型中形成新的教育模式,已成为当下各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主题。作为微电子产业“一线城市”的南通,无论是产业销售总量,还是封装测试等多个细分领域都是全国领先,已初步形成了微电子领域完整的产业格局。“微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涉及到信息、材料和能源等科学技术领域的核心问题。”校长、通科微电子学院理事长施卫东指出,“这些核心问题和颠覆性技术均呈现出多学科融合的特征,迫切需要具
    2020-07-07
  • 26
    2020-06
    为切实保障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输入校园,在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下,保卫处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部署、讲话和指示精神,牢记“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认真落实教育部、省市及学校相关文件精神,全体保卫人冲锋在前,决不退缩,自觉担负起保卫人员的使命和责任。他们戴袖标、亮党徽,义无反顾地投身抗疫第一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保障师生校园安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保卫处全体人员践行初心和使命,坚守一线、连续作战,在学生返校后积极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尽心尽责筑牢疫情防范“安全墙”,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为师生的健康与安全保驾护航。精心组织 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面对学生返校前后严峻的疫情形势,保卫处迅速响应,全面进入战时状态,成立了部门疫情防控工作小组,通过精心组织、有序部署,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期间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并根据形势与政策,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不断细化防控措施,完善工作流程。坚持防控关口深推前移,统筹安排安保力量到大
    2020-06-26
  • 24
    2020-06
    6月23日,化学化工学院辅导员茅冬华收到来自环境161班的王韦程和化工16班的肖嘉慧交来的南通江山农化股份协议书,6月24日,收到应化162班的高翔和环境162班的赵霞中天钢铁集团的OFFER……每天络绎不绝地就业协议书,成了茅冬华最快乐的事。这是化学化工学院针对今年就业形势,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紧密结合,积极施策,抓细抓实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结果。就业工作双轨制 每一位教师都是责任人今年,对于化学化工学院毕业生论文指导老师来说,肩上又多了一项任务,除了指导学生写好论文,还要指导学生就业。环境工程系的欧昌进老师是学院引进的年轻博士,他带的10个毕业生中,有4名学生考研被录取,还有6名学生的就业问题未能解决。一天,一向开朗乐观的马哲奇同学做实验时心不在焉、唉声叹气。欧昌进看见了问他“怎么啦?”原来她向好几家企业投了简历,都石沉大海,眼看宿舍的同学都有了着落,可她还没有收到面试通知,急得好几个晚上睡不好觉,也无心做毕业论文。欧昌进看了她的简历,指出她写的简历没有突出自身特点。欧昌进帮她修改了简历,并将其推荐给南通国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笔试和面试,马哲奇被录用了。像欧昌进这样
    2020-06-24
  • 22
    2020-06
    两个班级60人,54人成功考取研究生,考研录取率达90%,其中共有14人被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成为名副其实的“学霸班级”……随着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录取工作接近尾声,医学院捷报频传。这样的高升学率是如何诞生的?这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秘笈?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近日,记者走访了医学院。以分级指导为手段 全程推进考研“第一堂班会课上,我就告诉学生,应尽早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学霸班级”临床151、152班班主任孟庆宇说。一直以来,学院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本着“提早着手、多次动员、科学安排、分类管理”的原则,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立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做到考研指导不停歇,关心服务不断线,努力营造浓厚的考研氛围。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学院都会安排专业课老师对本专业的特点、课程设置、研究方向、就业前景等对学生进行指导。“这对于刚步入医学殿堂的我非常重要。”临床151班,录取首都医科大学肝胆外科的黄金灿回忆道。刚进入大学的他,对医学一无所知,在一次专题讲座中,“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多,学习压力大,
    2020-06-22
  • 02
    2020-06
    “暖心呵护无微不至、坚守一线逆行天使”,这是5月15日解除隔离的生命科学学院王老师冒雨送来的锦旗内容;“阿姨母亲节快乐,一日三餐感谢相伴,你们辛苦啦”,这是5月10日母亲节外国语学院学生送给保洁阿姨的节日祝福;“承蒙照顾、感恩陪伴”,这是5月6日解除隔离的学生们送来鲜花时的留言……钟秀校区隔离点正式运转已满月,来自师生员工的点赞和回馈源源不断、令人欣慰。上下联动 左右协同 快速启用隔离点的设置是校园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更是科学合理防控疫情的关键举措,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起到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性作用,从选址、布局、整理、消杀、推演到启用、运转、管理、服务,具体涉及工作方案制定、水电恢复、设施改造、物资储备、人员配备、工作流程、服务保障等,每一环节都举足轻重、所有任务都凝聚心血,唯有上下联动、通力合作,才能使隔离点成为校园防疫的坚强堡垒。2月27日,校党委书记浦玉忠、校长施卫东、副校长樊小东来到隔离点现场指导工作,详细了解工作方案、实施改造、物资储备、人员配备、工作流程、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实地查看宿舍、床铺、被褥、浴室、日常生活用品及各类记录表格等,对筹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解答和解决
    2020-06-02
  • 20
    2020-05
    “物理思想与方法不仅对学科本身有价值,对你我、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在南通大学慕课专有SPOC课程中,理学院成鸣飞老师的《大学物理》拥有着近7000人的超高选修“人气”,成为通大理工科学子们心目中“大学生涯不可不看”的上榜课程。走出心理舒适区:物理也可以很有趣物理学科发展至今,由于其自身底蕴深厚、应用多元等难度特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甚至是厌学情绪。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鸣飞努力在细节上下功夫。如果有心留意,可以发现她的课件多采用青色和绿色作为背景或文字的颜色。这些颜色是经由她研读色彩心理学论文后筛选出的颜色,能够使观看者感到平静舒适,又不刺激眼睛。如何打破学生对物理枯燥的思维定势,并引导他们享受翻转课堂带来的自主性和趣味性呢?富有物理教学经验的成鸣飞有自己的思考。信工193陈嘉俪因为纠正了成鸣飞课上的一个小口误,现在成为了班级里第一个“指错先锋”。“线上授课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学生会产生更多表达的欲望。”成鸣飞鼓励班上同学像陈嘉俪一样来“找茬”,可以是一次口误,也可以是板书上的一个数字的抄写错误,任何有助于课堂改善的“找茬”在
    2020-05-20
  • 19
    2020-05
    一般来说,人体器官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当人体内的某个器官或器官的一部分离开正常的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者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孔隙,跑到了其它部位,这种疾病,医学上叫做疝。疝的发病率不低。以腹股沟疝为例,一千个人里面大约有3个人会得这种病。而老年男性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超过1%。在江苏南通,有一个治疗疝的高手。他不仅能精准修补疝气,最让人称奇的是,术后你根本找不到刀疤。他就是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医师协会疝和腹壁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南通市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组长,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大外科副主任王鹏。从四孔到单孔外科手术往往具有手到病除的效果。然而,传统的开腹手术往往会留下大面积的疤痕,创伤大,人体也变得不那么美观。手术创伤最小化,是很多外科医生的努力方向。正因为如此,腔镜手术、单孔手术、NOTES手术(经自然腔道,如阴道、直肠等手术)日益兴起。2010年,王鹏开始尝试腹腔镜手术,从最初的四孔,过渡到三孔、两孔,经过2年时间、数百例的手术积累后,2012年王鹏开始挑战单孔腹腔镜手术。成功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从此步入单孔时代。“疝”耀中华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疝外科学界
    2020-05-19
  • 09
    2020-05
    “好身材不仅仅代表着美观,它也体现了一个人良好的内在素养和生活态度。”作为在慕课平台上唯一一门身材管理类课程,体育科学学院吕丽老师开设的《身材管理》课程受到了同学们追捧,有近一万五千名学生在线选修了这门课。课程讨论区热火朝天,评论区好评如潮,俨然成为了一门“网红”课程。有料:需求课程化晒出自己精心美化过的健身照、追求能够“占领朋友圈封面”的微信步数、展示出自己精心制作的轻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材,一股“健身热”在校园里悄然盛行起来。“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但可惜很多人在一开始就用错了方式。”吕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会在控制体重的初期采取“21天禁断食”“生酮饮食”“哥本哈根法”等并不适合自己的“网红”减肥方法。“在不了解自己身体的情况下,通过这些极端的饮食方式减肥往往会损害身心健康。”吕丽认为,在现行的体育教学中,还没有一门课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身材管理方面的需求,学生对良莠不齐的网络碎片化信息也缺乏鉴别能力。身材管理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其中涉及到的许多营养学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仍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有些理论并没有形成定论,这常常令身材管理的初学者感到非常困惑。
    2020-05-09
  • 08
    2020-05
    “老师,我有点事情和您说一下。学校已经复学了,但疫情还没有完全消除,我想给有需要的同学捐一些口罩。”在返校报到第三天,地理信息171班胡竣淇同学找到辅导员,向学院捐赠了200只医用口罩。“这些口罩是我用奖学金购买来的,口罩虽然不多,但小流可以积攒成河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一定能战胜疫情。”小小的口罩,折射出地理科学学院学子们的责任与担当,释放出他们强大的青春正能量。除胡佳晶同学外,地理师范161班胡佳晶、旅游管理171班侯梦柯等同学也纷纷自发向学院捐赠了口罩等物资,还有同学匿名向学院寄来了两大箱消毒酒精。今年伊始,疫情的发展牵动着地理科学学院全体学子的心。各大医院的防护物资日益紧缺,一只口罩、一副手套、一身防护服……这些平日里似乎不太起眼的物资,此刻都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张。1月27日,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动发出倡议,号召全院同学积极行动起来,奉献一份暖人的爱心,传递一份生命的温度,展现一份厚重的情怀。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倡议一发出便得到全院学生的纷纷响应,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奖学金、压岁钱,用自己的爱心为守护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短短的时间内就筹集到善款7103.80元。由于互联
    2020-05-08
  • 08
    2020-05
    4月17日,南通大学学生开始返校,学校疫情防控阻击战也由此正式打响。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医疗服务中心全体医务人员来说,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我们的白衣天使们,在疫情面前没有退缩,她们迎难而上,吹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冲锋号角!抗疫情、守防线,白衣天使勇往直前在后勤保障部的统筹安排下,医疗服务中心在春节前就加班加点多方联系、购买疫情防控相关物资,在听到对方“有”的回答后,常常自驾私车直奔商家、厂家,到了现场捋起袖子便是“女汉子”、“大力士”,手捧、合搬、还常常连拉带拽地抢速度,为的就是“战疫物资保障”。1月22日,在很多人还没真正意识到疫情严重性时,医疗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就将前期买到的红外线额温枪、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资送到了学校门卫、宿管等工作人员手中,在省、市一级响应启动前就已经开始了有序防控。学生返校后,各种咨询电话接踵而至,全体医务人员只有上班而没有下班的概念,24小时连轴值加班,想安静睡上1-2小时都成了奢望,身体极度疲惫只能靠守护师生安全的信念默默支撑。有人因过度劳累出现心脏早搏,随身带着抗心律失常药“倍他乐克片”,用嗓过度出现咽喉发炎,医嘱“卧床
    2020-05-08
  • 06
    2020-05
    “如果没有你们的救死扶伤,我不可能拥有这‘32十1’岁。”5月6日上午,郭女士从通大附院重症医学科康复出院,谁能想到,20多天前,她还是个昏迷病人,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32岁的郭女士家住启东,平时身体健康。4月14日早晨,她爬楼后觉得胸闷、胸痛,大约十分钟后突发晕厥、意识不清,同事和家人立即将她送到启东市人民医院,以“心源性休克、暴发性心肌炎”入院抢救。在进行了升血压、氧疗等紧急治疗后仍循环不稳定,需要大剂量升压药维持血压,考虑到患者病情来势凶猛,情况危急,随时可能发生心跳停止,启东方面请求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会诊。通大附院重症医学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ECMO小组即刻出发紧急救援,就地实施了ECMO治疗,V-A模式心肺辅助下,患者生命体征初步稳定,当日下午郭女士由120转运至通大附院重症医学科继续抢救治疗。今年,大家在新闻中经常看到抢救新冠肺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需要用呼吸机治疗,但在患者的肺部病变非常严重、呼吸机也无济于事的时候,还得使用救命神器ECMO。据通大附院重症医学科公众号介绍,ECMO俗称“人工心肺”,即体外膜氧合,是一项体现医院医疗水平的重症救治技术,可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
    2020-05-06
  • 04
    2020-05
    “本来想着疫情期间报销不太方便,没想到在网上申请报销后一两天,报销款项就到账了。”医学院辅导员林恒荣高兴地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校财务处积极贯彻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全员在线,精准服务,推动财务信息化管理走上“快车道”,保证“歇人不歇工”,各类报销业务不受影响。早在2017年,为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财务处在全省高校中首推物流化报销系统。“希望通过该系统的运行可以减少教职工财务报销的时间,摆脱年底教职工突击报销排长队的困境。”我校财务处副处长金霞说。物流报销系统通过“网上预约+自助投递”的方式,报销人可以网上自行预约录入、到报账投递机交付单据,在自己的系统中可以随时看到报销流程步骤,如有问题可以根据收到的短信再来处理,真正做到一站式电子化服务。财务处副处长朱爱红感慨地说:“这一系统不仅提高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减少了工作人员由于排队人数过多产生的工作压力,增加了报销核算准确度。”经过两年多的使用,整体运行平稳,得到了广大教职员工的认可。在学校岗位设置调整,工作量由2005年5亿元到现在15亿元的情况下,该系统的使用给财
    2020-05-04